田艳 古丈县融媒体中心 2025-08-21 09:24:4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田艳
从发放286个垃圾桶带动农户环保意识提升、进而改善村庄绿美环境,到“小积分”制度撬动大治理格局的形成……
古丈县岩头寨镇鲇溪村立足本地实际,在国企帮扶与乡村建设的同频共振中,创新构建“镇村联动、企村融通、干群协同”的工作体系,系统化推进“产业提质、环境提升、数智提能”三项工程,让山区乡村焕发新活力。
链群思维激活“土资源”,构建特色产业增长极
“以前我们养蜂既害怕蜂蜜卖不上价,又害怕产品销不出去,整个规模一直上不去,现在听了工作队的发展规划和保障措施后,准备多购置些蜂桶,心里有了盼头!”在鲇溪村例行的乡村振兴座谈会上,蜂农张远政脸上难掩喜悦。
此前,鲇溪村养蜂产业受限于销路与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况。在锚定“产业联动”发展思路后,该村规划种植250多亩油菜,既为蜜蜂养殖提供稳定蜜源,又打造沿河油菜花观光带,为农旅融合埋下伏笔。
同时,依托海利集团驻村帮扶优势,以粮油加工作坊建设、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培育本土特色品牌——针对蜂蜜优化包装与品控,针对茶叶、提督贡米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让“土货”变身“俏品”。
“我们要让粮食更安全,更要让农户腰包更鼓。”驻村第一书记胡瑞介绍,村里将以推进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建设为重点,用尽千方百计打破农产品外销困境,想方设法推动产业从“单点发展”向“集群增效”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双轮驱动塑绿美格局,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鲇溪村以‘硬件提升+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推进生态宜居建设,实现从‘个别美’到‘整体美’的质感跃升,让干净整洁成为村庄新常态。”村党支部书记周圣文对鲇溪村人居环境建设有着整体的思考。
为补齐硬件设施短板,改善村居环境,鲇溪村持续下功夫。在环境净化方面,村里为全村286户农户发放了生活垃圾桶,并购置了8个垃圾转运箱接入镇环卫体系,解决“垃圾处理难”问题;在道路亮化方面,计划再安装60多盏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夜间出行和散步健身难的问题。
在环境美化方面,修复灌溉水渠、疏浚排污渠,并结合该村文旅发展规划,谋划做好农户花草种子发放、建筑风格设计支持等工作,同步推进“网红小院”打造。如今,村部周边的特色院落已成为样板——木制建筑显古韵,鲜花绿植添生机,成为村民休闲、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该村还探索推行“积分制”治理机制,设立涵盖庭院美化、道路净化、环境绿化等10余项指标的评分体系,每年投入约1万元物资作为积分奖励,通过“专人负责、定期评分、及时兑现”,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
“现在村里环境干净多了,大家都主动参与整治!”村民们说,生态宜居的幸福感正从“环境美”延伸到“生活美”。
党建引领+数智赋能,筑牢基层治理硬支撑
鲇溪村创新“党建引领+数智赋能”治理模式,构建立体多元的基层治理网络,以高效服务与精准防控守护村民幸福安全。
该村深化“企村联建、党员联户、服务联心”格局,巩固“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办单、群众评单”志愿服务体系,依托院坝会、屋场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乡村振兴政策解读”等活动20多次,累计吸引400多人次参与,推动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动能。
村里组建以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为核心,在家党员、应急队员为骨干的服务队伍,织密风险防控网,动态监测55户脱贫户生产生活,高效解决施工纠纷、汛期抢险等急难问题20余件,让党组织成为“主心骨”。
为破解山区治理难题,该村在人员聚集区、重点水域安装15个智能摄像头,实现“全天候监控+远程预警”,今年以来该村通过摄像头喇叭开展防汛预警、防溺水劝导20多次。“有了摄像头,巡护压力小多了!”村干部鲁利民说,数智技术让治理从“人海战术”转向“精准施策”,大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从产业集群到生态宜居,从党建引领到数智治理,鲇溪村坚持“山海联动”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做优产业、做美环境、做精治理,不断满足群众“让生活更美好”期盼的基层实践,成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融合的又一生动示范。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古丈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