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新建改建13.5万公里,农村公路串联三湘大地千家万户

  犇视频   2025-08-20 19:47:19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致远

8月20日,2025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召开。记者先行走访吉首市多个乡村,发掘“四好农村路”在湘西大地铺就的乡村振兴新通途。

近10年,湖南省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3.5万公里,完成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率先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惠及3.6万个自然村。如今的农村公路已串联三湘大地千家万户。

告别雨天一身泥,从湘西深山走出去更方便了

“欢迎光临!这是我们手工制作的苗绣作品……”8月19日上午,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石顺莲正在迎接从上海过来旅游的游客。

十八洞村这个过去是当地深山里的村庄,如今却不断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游览。“曾经的十八洞绝壁,我们老一辈人基本上没离开过这里。”石顺莲指着四周的山告诉记者,“以前晴天走路一身土,雨天走路一身泥,要想出去要带两身衣服。”

“路通了,眼界开阔了,思路也活了。”石顺莲说,得益于进村的Y021公路串联建设,如今苗绣销路越来越广,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双龙镇的绣花场已吸纳附近10余个村子的1000多名绣娘,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这些曾藏在深山里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正沿着农村公路传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至欧美等国家。

“‘抬头是悬崖,低头是深谷’,是湘西农村公路的真实写照,变化在这里体现得尤为具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交通运输局局长庞大森介绍,“十四五”以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累计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3040公里。投入资金2.38亿元建设村组停车场1917个、错车道4003处,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有停车场、山区路有会车点”,有效破解了山区“行车难”问题。

客货邮送达家门口,全国都能收到来自苗寨的特产

随着一路蜿蜒,记者来到了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站在这里环顾四周,这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小村。

“曾经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被打破,茶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有了新的生机。”坪年村村支书杨辉笑着说,如今,坪年村种植茶叶、金弹子苗木,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仅村茶叶总收入800万元左右。”他说。

沿着坪年村外的公路一路向北,矮寨镇岩科村的客货邮服务站正是一派忙碌景象。记者观察发现,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分拣员打包寄到全国各地的湘西特产,还发现有不少身着苗服的当地村民运用社交平台直播带货,很是热闹。

“服务站集快递收发、农产品展销、直播间功能于一体。”岩科村客货邮服务站分拣员杨再发介绍,“每天上午邮政货车送来快递,下午则由城乡客运班车接力将包裹送达服务站,大大方便了周边村民。”曾经困扰乡村发展的“快递进村难、山货出山难”瓶颈,正被有效破解。

202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快递业务量高达7.13亿件,人均年收发快递61件,较2019年分别激增3倍和2.8倍。

如今的农村公路已成了湖南乡村的活力血脉,串起千家万户的希望与梦想。记者从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获悉,近10年,湖南省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3.5万公里,完成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率先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惠及3.6万个自然村。

责编:李致远

一审:李致远

二审:朱蓉

三审:彭治国

来源:犇视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