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16:45:59
通讯员 李无我
邮票有“国家名片”的美誉,至今,衡阳元素已经6次荣登“国家名片”,成为衡阳人尤其是集邮爱好者的骄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各地纷纷举行相关纪念活动的消息铺天盖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大众的心声和共识。在此背景下,笔者又想起了一段有关《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衡阳人自豪地俗称为“石鼓书院”邮票)首发的往事。
石鼓书院特种邮票首发式
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小山上,始建于唐元和五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享有“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的赞誉。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来书院讲学授徒、赋诗作记。在长达1200年的历史风雨中,石鼓书院的命运多舛,先后历经多次损毁重建。在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中,它又毁于日军的炮火,令人扼腕痛惜。
2009年11月15日,石鼓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衡阳市政府与湖南省邮政公司在这里联合举行规模盛大的《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首发式。时任湖南省邮政公司总经理的李雄(后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与衡阳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出席首发式,分别讲话并共同为邮票揭幕。这套邮票共4枚,分别展示了石鼓书院、安定书院、鹅湖书院和东坡书院的风采。从此,石鼓书院作为衡阳一张瑰丽的“国家名片”,从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的原址出发,走出衡阳走出湖南,走向中国与世界,实现了衡阳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
首发邮票与石鼓书院合影
原来,20世纪90年代,原国家邮电部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决定发行一套以宋代四大书院为主题的《古代书院》特种邮票,被誉为“全国四大书院”的睢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榜上有名。1997年6月,受原邮电部委派,邮票设计师杨文清来衡阳采风和收集资料,但当时石鼓书院已是荡然无存,只见山石不见书院,杨文清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1998年4月,《古代书院》特种邮票只好将石鼓书院拿下,以河南的嵩阳书院取而代之。这样,衡阳人以本土元素为题材发行邮票宣传推介衡阳的夙愿与机遇擦肩而过,让衡阳的有识之士和邮友们扼腕叹息。
2006年,衡阳市委、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再现了千年书院、千年学府的古韵雄姿。石鼓书院延续了湖湘文化千年文脉,焕发新的生机,又一次点燃了衡阳人把石鼓书院搬上“国家名片”的热情。从此,湖南邮政、衡阳邮政以及省、衡阳市集邮协会通过多种渠道呼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以石鼓书院为题材的邮票。2009年11月15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盼来良机,石鼓书院荣幸地成为《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4枚中的第一枚(另三枚分别为江苏安定书院、江西鹅湖书院、海南东坡书院),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国家名片”。为了这迟到的喜讯,衡阳人苦苦等待了11年之久。
市民抢购邮票
在《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的首发式上,衡阳邮政在石鼓广场设立临时邮局,衡阳市许许多多集邮爱好者不顾寒冷赶到现场,呈现出了争相抢购“石鼓书院”这套“属于衡阳人自己的邮票”的盛况。当天,衡阳邮政销售的主要有邮票、邮折、小型张、小本票、原地纪念封等。尤其是不少居住在石鼓书院周围的市民,自发地加入到购买“石鼓书院”邮票的行列中,形成了“住石鼓书院旁边,买‘石鼓书院’收藏”的别样风景。
作为首发式的工作人员,笔者亲历了“石鼓书院”邮票发行的全过程,见证了衡阳市民和邮友抢购到精美邮票之后那种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的喜悦之情。笔者知道,正因为这迟到的“圆梦”,衡阳人和邮友们才倍感珍惜,才格外狂热。就是这枚小小的邮票,在风雨中点燃了衡阳人火热的激情,温暖了邮友们驿动的心。
“石鼓书院”邮票
当天可谓衡阳市集邮爱好者的盛大节日,省集邮协会在衡阳市博物馆召开了湘南邮友联谊会,邮友们在欢天喜地中说邮票、谈集邮、聊动态,相互交流学习。湖南省邮政公司还在此举行了湖南省集邮精品展,展出邮友们那些年在国际、国内及全省邮展上获得银奖以上的精美邮集,共34部、147框,让广大集邮爱好者在这里享受了一场集邮盛宴。
“发行的是邮票,传承的是文明,弘扬的是文化。”这或许是对“石鼓书院”邮票圆满发行最好的注解。仿佛转瞬之间,这段往事就过去了16个春秋,这是笔者尘封的记忆中不可多得的“财富”之一。
责编:唐曦
一审:唐曦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