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8-20 15:52:21
我是道县人民医院院前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每日的工作从医院大门口的晨光中开始——迎接每一位入院的患者。
某天清晨,在医院大门口,我正整理着患者护送记录册。上坡处,一位身形单薄的老人拎着碎花布袋徘徊的身影,让我放下了手中的笔。
"奶奶,您找哪个科室?"我快步迎上去时,注意到老人攥着出院通知单的手指关节有些发白。八旬的朱奶奶仰头看着我这身紫色护士服,说:"闺女,我要出院,行李在七楼病房,等儿子来接……"
没等老人说完,我拍拍她的肩膀:"我去帮您拿下来,您告诉我几床。"朱奶奶瞬间舒展开眉头,坚持要跟我一起去。病房里,我协助奶奶将搪瓷缸、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分装成两个沉甸甸的布袋。"奶奶我来拿,您走前面,我在后面看着您。"我接过行李,一路陪老人唠着家常。在一楼拐角处,朱奶奶突然伸出枯瘦的手,轻轻搭在我肩上,将我半搂在怀里。
"这孩子,心眼真好。"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银白的发丝蹭过我的耳畔。消毒水味中突然闯入朱奶奶常用的皂角香,让我鼻尖一酸——这个拥抱,和记忆里奶奶临终前想抬手却没能完成的动作渐渐重叠。
我曾以为只要熟练急救技能,就能留住至亲,可三年前那个下午,刚出诊回来的我守在奶奶病床前,最终却只握住渐渐冰冷的手。奶奶的突然离去,让我一度迷失了方向。
"奶奶您慢点走,台阶滑。"我吸了吸鼻子,将朱奶奶的手臂挽得更紧了一些。那个瞬间,跨越时间的拥抱,悄然融释了三年的遗憾。我蹲下身帮老人调整裤脚,忽然明白:护理不是"留住谁"的执念,而是"陪谁走一段"的温柔。
如今每个月中旬复查,朱奶奶都会准时出现在医院大门口。"田护士今天上班不?"老人的嗓门清亮,总能让忙碌的分诊台泛起涟漪。我会熟练接过行李,陪她办理入院、出院,或坐在候诊区长椅上,听她讲村里的新鲜事。
玻璃窗外新栽的梧桐抽出嫩芽,就像那个清晨在我心底破土的希望。技术能诊断身体,但唯有心灵温度方能愈合灵魂的伤口。当我承接住老人沉甸甸的布袋,而老人枯瘦的臂膀回赠我一个失而复得的拥抱——这互赠的温度,让冰冷的病房有了家的暖意。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护理部主任周银玉表示,医院近年推行"叙事护理"模式,鼓励医护人员用倾听化解患者焦虑。这个大门口的拥抱故事,正是我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生动注脚:当技术与温情相遇,治愈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灵。
道县人民医院 田静
责编:陈艳阳
一审:许建 实习编辑:李开欣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