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12:12:56
新湖南客户端8月20日讯(通讯员 唐红)“老师,我的吸管哨子吹响啦”“您看,我的漆扇上画了安全谣”。近日,在“福泽潇湘·银都护苗”项目活动现场,来自郴州市永兴县未保中心和柏林镇的孩子们兴奋地展示亲手完成的作品。这个暑假,该项目在永兴县六大区域同步开展,通过安全守护、文化传承、能力培养、红色浸润、公益宣传等多元服务,累计覆盖留守儿童超过150人次,举办各类活动20余场。从牢记安全知识到亲手体验非遗,从探索科学实验到聆听红色故事,项目以专业服务和温暖陪伴,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朗天空。
安全守护筑根基,五防教育融入日常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项目的核心关注点。项目聚焦“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防拐骗、防自然灾害”五防教育,借助情景模拟、实战演练和趣味互动等方式,推动安全意识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实践”。
在油麻镇的防溺水课堂上,志愿者将自救要领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孩子们通过模拟救援掌握如何保存体力和正确呼救,课后有90%的儿童能准确说出三项自救技巧;湘阴渡街道创新融合“安全+非遗”模式,孩子们一边学唱快板《安全谣》,一边剪出“红绿灯”“救生圈”等主题剪纸,在艺术创作中深化记忆;便江街道推出“共筑安全防线”活动,结合情景模拟与家长签署承诺书,构建更牢固的防护网络。有孩子在日记中写道:“遇到陌生人搭讪,我会记住——不跟他走,去找警察叔叔。”
未保中心的“五防”课程更加突出实战。孩子们轮番扮演应对“陌生人递零食”的情景,反复练习大声拒绝;悦来镇设置“防拐骗闯关”游戏,让儿童在互动中强化“不贪小便宜、牢记家长电话”的意识。不少家长反馈,孩子不仅自己提高了警惕,还会主动提醒他人,甚至能熟练背出安全口诀,令人倍感安心。
文化传承润童心,笔墨非遗共绽芬芳
项目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以书法研习、非遗体验等为载体,引导留守儿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油麻镇开设“笔尖传爱”书法课,志愿者手把手教授握笔与运笔,孩子们从最初握笔不稳到能够写出工整笔画。五年级的小宇说:“练书法让我静下心来,现在写作业也整齐多了。”湘阴渡街道的“童趣漆扇绘艺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指导描线与填色,孩子们将“安全第一”书写于扇面,让古老工艺与现代安全理念巧妙相融。柏林镇推出“彩虹泡泡DIY”活动,孩子们在欢呼声中比赛谁的泡泡更大,也在合作调配泡泡液、制作泡泡棒的过程中拉近了彼此距离,提升了团队协作与交往能力,“和大家一起玩真开心,我交到了更多朋友!”孩子们纷纷说道。
便江街道组织“纸箱大变身”活动,鼓励孩子利用废旧纸盒制作“机器人”“小火车”,并在创意互评中体会环保与艺术结合的魅力;悦来镇开展“童画献父爱”活动,21名儿童用画笔描绘“爸爸的背影”,并认真写下“爸爸辛苦了”,让艺术成为传递情感的桥梁。从笔墨纸砚到非遗技艺,文化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发芽、生长。
能力培养拓视野,科创表达同步提升
项目打破传统“单一学业辅导”模式,以“科学探索+表达训练”双线推进,从科创、语言、社交等多维度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科学启蒙让乡村儿童近距离感知科技魅力。未保中心“拥抱科技·童梦未来”活动中,孩子们亲手操作“吸管哨子”“静电章鱼”等实验,观察声、光、热、力、电现象,孩子们纷纷表示“喜欢做实验,想当科学家”;便江街道“科学魔法学院”通过“声音的奥秘”“色彩的魔法”等趣味实验引来阵阵惊呼;悦来镇组织“热气球制作”“火箭手工”活动,孩子们在动手组装中理解“热空气上升”“箭体结构”等原理。
表达训练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油麻镇“小小讲解员”活动中,孩子们从起初羞涩低头到最终流畅介绍家乡景点,三年级的小雨说:“现在我敢在大家面前讲家乡的故事了!”柏林镇设置“优点轰炸”环节,每个孩子站在中间聆听同伴的赞美——“你跳舞真有活力”“你手工作品太棒了”,原本内向的小宇眼中闪光:“原来我有这么多优点!”悦来镇口才小组通过情景对话和故事分享,帮助24名儿童从不敢开口到主动演讲,伙伴一句“你讲得真好”成为最好的鼓励。
红色浸润铸魂育人,家国情怀深植心间
项目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以“实地研学+影像叙事”引导留守儿童理解红色精神,培育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在黄克诚大将故居,来自柏林镇、油麻镇、悦来镇等站点的孩子们认真聆听讲解,观看旧书桌、老照片,了解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研学中还布置“小讲解员”任务,四年级的小禾虽有些紧张,但仍完整讲述了“黄爷爷的读书故事”,赢得大家掌声。未保中心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南京照相馆》,孩子们写下观后感:“战士们为国家不怕牺牲,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湘阴渡街道开展“赓续红色血脉”研学,孩子们在革命遗址前郑重宣誓“珍惜生活,努力学习”;悦来镇“红色故事分享会”上,孩子们坚定表示“要像黄爷爷一样,做对国家有用的人”。红色基因在一次次走访与感悟中深植于心,让爱国成为成长的鲜明底色。
多方协同汇聚合力,温情陪伴呵护成长
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托于“民政社工统筹+志愿支撑+家校联动”的多方协作机制,为留守儿童构建起覆盖全面、响应及时的关爱网络。
民政社工团队精准把控各个环节,从油麻镇“课业辅导分层方案”到湘阴渡“非遗传承人资源对接”,从便江街道“零食奖励机制”到未保中心“亲子温情活动”,以专业服务护航成长。志愿者充分发挥所长,书法老师耐心指导笔画,科学达人带孩子们探索实验,退休教师贴心辅导学业,累计服务超800小时。家校互动传递温暖,柏林镇通过“家长群活动剪影”让在外务工的父母随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未保中心“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中,孩子们认真写下“爸爸我想你”“妈妈辛苦了”,稚嫩字迹中满载思念,也积攒着跨越山海的温情。
童心向阳生长,护苗步履不停
从安全意识提升到文化技艺传承,从科学启蒙到红色教育,“福泽潇湘·银都护苗”项目以丰富多元的服务为永兴留守儿童的暑期描绘出一幅温暖而斑斓的画卷。孩子们从不懂自我保护到学会主动防护,从羞涩沉默到自信表达,从对非遗陌生到爱上传统——每一点细微的转变,都是项目价值最生动的体现。
“福泽潇湘·银都护苗”项目持续完善“安全+文化+科创+红色+公益”服务体系,积极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拓展非遗体验、红色研学等延伸活动,助力乡村儿童筑牢安全防线、浸润文化滋养、激发科学兴趣,在持续陪伴中让孩子们成长为有安全感、有求知欲、有表达力、有文化根的新时代少年,让“护苗”之光洒遍永兴每一个角落。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王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