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报》 2025-08-20 11:20:13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日美正式开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军第23军进攻香港。12月9日,中国政府发表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文告,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更加紧密相连。
12月9日,中国政府军事当局下令各战区向日军发起攻击,牵制日军行动,策应英军在香港的作战。除第4战区部队进攻广州,直接支援英军之外,军委会还决定从第9战区抽调第4、74军增援粤桂,同时调遣第5、6、60军由广西、四川向云南移动,准备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日军为阻止第9战区中国军队抽兵南下,决定对第9战区再次发动进攻。这样,时隔2个半月,日军发动了第3次进攻长沙的战役。
薛岳的“杀手锏”大败日军
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的总计兵力约12万人,仍由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矶指挥。
第2次长沙会战后不久,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即提出加强版“天炉战法”(此战法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也曾使用,效果良好)——即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战略方针。其要领是:彻底破坏交通要道,在中间地带空室清野,设置纵深的伏击地区,诱敌深入,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炉,将敌围而歼之。根据作战需要,中国军队总兵力达30余万人。
中国军队在长沙城内与日军巷战
1941年12月中旬,日军向岳阳方向集结兵力。1941年12月23日、30日,1942年1月1日、2日、3日,日军第40师团、第3师团、第6师团等从新墙河南岸、捞刀河、㮾梨、东山等方向向长沙进攻,中国军队殊死拼杀,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陆续占领了长沙城内阿弥岭、林子冲、金盆岭等地。
1941年12月23日晨5时,日军第40师团分3处渡河,向驻守新墙河南岸第一线的中国军队第20军133、134两师阵地进攻。
1941年12月30日,日军前线部队得到进攻长沙的命令后,对中国守军第37军的攻势更加猛烈。
守卫长沙的主力为第10军(军长李玉堂)所辖第3、190师和预备第10师。
驻守岳麓山的炮兵部队不断轰击敌人的军事目标,有效地支援了长沙城内的守军。在城南的激战中,中国军队击毙敌大队长横田庄三郎中佐,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使日军无力继续进攻。为加强城内守军的反攻力量,1942年1月3日,第9战区命令第73军的第77师渡过湘江,进入市区,协助第10军作战。是日傍晚,第4、79、78、26、37、20、58等各军全部到达预定地点,对日军完成了战略上的包围夹击之势。1月4日晨,薛岳发布命令,对日军发动围攻。进攻长沙的各路敌军,都遭到中国守军的打击。
敌军在精疲力竭,粮弹短缺,又被守军合围消灭的形势下,于4日晚在城内四处放火,趁夜仓皇撤退。第9战区得知日军退却,立即命令各军堵截追击日军,敌军在㮾梨、曹家坪、茶塘、福临、新市、兰河市、长乐街等各个方向都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和阻击,伤亡惨重,被击毙、溺死者累累。
第3次长沙会战,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这次战役,从敌发动进攻到失败,仅20余天。日军遗尸56900多具,内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10人;俘敌139人。中国军队实际参战人数近30万,阵亡11259人,负伤14779人,生死不明者2042人,共计损失28116人。
长沙大捷鼓舞了全世界
这次会战,是自“7·7”事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歼灭敌人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同盟国一连串失败后首开胜利的纪录。
这次会战,引起中外新闻媒介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不少中外记者来第9战区采访,到湘北战场实地考察,赞扬中国官兵作战之英勇。英国《泰晤士报》评论:“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伦敦《每日电讯报》则说:“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新华日报》1942年1月11日的社论称:“我三湘健儿,我神勇队伍,在此次长沙保卫战中,誓死保卫家乡,有效击退敌人。这表明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上,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生力军”“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上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它“与今日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遥相呼应”,“所以此次长沙之捷,是有着国际意义的”。蒋介石曾评价说:“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宋美龄两次向全世界讲述王超奎的事迹
1942年2月,宋美龄在向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时说:“我中国官佐士兵每当矢尽援绝,总是战至最后,宁愿牺牲生命,不屑选择别的途径。守长沙的川军营长王超奎就是这样的例子。”
1942年4月19日,宋美龄又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过去3个月来,中国人民目睹西洋军队处处对敌人屈降,但中国军队却在顽强抵抗。如在湖南新墙河,王超奎营被日军包围,500人全部战死。中国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1941年12月,王超奎所在的20军133师398团奉令担任新墙河的守备任务,在新墙河后的傅家桥、相公岭一带布防,执行阻击敌人、掩护战区主力部队在长沙附近集结的任务。战斗打响前,王超奎就向团长立下誓言:“新墙河乃第9战区门户,更为敌我必争之地。值此大敌当前,风云变幻迫在眉睫之际,奎誓愿竭我之力,负死守据点之责;设若不幸为敌所乘,是奎亦死得其所。”
1941年12月23日下午,日寇以4万余人的兵力向新墙河一线发起进攻,双方鏖战了2天1夜。随后,日军在燃烧弹的掩护下攻入阵地。王超奎营500士兵伤亡惨重,仅存30余人。眼见仅存的30余人已无法阻挡日军的进攻,阵地即将失守,王超奎明白,只要自己不死,士兵们就绝不会后退一步,必然与阵地共存亡。想到此,王超奎突然竖起机枪,枪口对着脑袋,脱下胶鞋,用大脚趾踩住扳机,并扣动扳机。
此时,日军又向阵地冲来,冲上来的日军见王超奎倒地,唯恐他没死,又残忍地将他的脖颈割断,身首分离。剩余的十几名士兵不忍弃营长而去,抢出王超奎的遗体,用担架抬着往南撤去,一直到汨罗的“红旗洞”(音),才遇到20军副军长夏炯。听闻王超奎的事迹后,夏炯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脱下将军服,覆盖在王超奎的遗体上,抚尸痛哭。
《文萃报》3478期综合《湖南抗战画史》湖南教育出版社、《揭秘长沙会战》海南出版社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范彬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