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12:16:09
文|杨学成
农历七月初七,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我出生的日子。每逢这一天,我都会收到两个女儿寄来的明信片。从1990年开始,这一传统从未中断。
在那个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一封手写的书信,一张盖着邮戳的明信片,是情感最真挚的表达方式。转眼,三十年过去,这些明信片早已不再是普通的邮政用品,而是被我视为“时光邮册”中最为珍贵的一页,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温情篇章。

20世纪80年代,我在望城县(现为望城区)工作期间,收到剪纸艺术家秦石蛟赠送的一套剪纸十二生肖明信片,这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这套明信片用剪纸的形式呈现十二生肖,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富有创意和想象力。不久,我把这套心爱的明信片送给了大女儿作为留念,激励她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发愤读书。

知父莫过于女,她知道我对望城这片热土很有感情,也很尊重那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本人又是集邮爱好者。于是乎,她们两姐妹商量,每逢我生日,就写一张明信片赠我,这样连续写了12年,这套明信片又完整地回到了我的身边。
1990年农历七月初七,我收到了大女儿第一次写给我明信片云:爸爸,祝您生日快乐!那时,她正在上高中,我捧着这张卡片,心中满是感动。1991年8月16日第二次收到女儿的明信片,明信片云:爸爸,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想对您说:“爸爸您是我们心中最勇敢的英雄,愿您的每一天都充满力量与快乐”!
曾经,明信片上的落款只是姐姐一个人的名字,随着她们渐渐长大,如今,姐妹俩都会郑重其事地签上各自的大名。那一笔一划,不仅是文字的载体,也是成长的印记。姐妹之情,在时光流转中愈发深厚,如同墨迹渗入纸张,再也无法分离。

连续12年来,我都能准时收到两个女儿的明信片,祝福内容也在变化,如2001年8月25日明信片上写的内容云:“您的教诲如春风化雨,滋养我们成长;您的背影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依靠”。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却在一张张明信片中留下痕迹。原来稚嫩的笔迹,此刻变得成熟稳重,那些简单的问候祝福,也精炼为深沉的情感。每年的这一张明信片,已成为我们父女之间最温暖的约定。

现在,她们早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与孩子,但那张明信片依旧如期而至。更令人欣慰的是,外孙女也开始加入了写明信片的行列,到时为我送上最真挚的生日问候。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