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0 09:22: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刘源
在这里,有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有刚动完大手术需要监测的患者;有需脏器支持的患者;有严重创伤的患者……在耒阳市人民医院ICU的监护仪旁,总有一个身影在晨昏交替中穿梭。
自2010年穿上白大褂至今15年来,作为ICU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的彭耀,从县域医疗技术的 “拓荒者”到抗疫一线的“冲锋旗”,从病床前的守护者到杏林薪火的传递者,他用仁心医术,在耒水河畔书写着一名当代医师的使命与担当。近日,他荣获2025年衡阳市“模范医务工作者”称号。
从病床前的守护者到杏林薪火的传递者,彭耀用仁心医术,在耒水河畔书写着一名当代医师的使命与担当
生死线上的 “守夜人”:以仁心托举生命重量
在日常工作中,彭耀严格遵循诊疗规范,针对每例重症患者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从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调整到康复指导全程参与。2020年,一名因煤矿透水事故受伤的矿工被送至ICU时,已出现休克并伴有多器官功能损伤,彭耀带领团队连续72小时实施监护救治,通过精准调控呼吸机参数、优化抗感染方案、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措施,最终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在日常工作中,彭耀严格遵循诊疗规范,针对每例重症患者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从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调整到康复指导全程参与
对于ICU后期康复患者,他注重延续性医疗服务,8年来利用休息时间免费为偏瘫患者上门更换胃管、金属气切导管200余次,累计行程5000公里,被百姓称为“移动的ICU”;在医患沟通方面,他坚持耐心解释病情,保障患者知情权与治疗配合度,患者满意度长期维持在98%以上。
作为ICU副主任,彭耀始终坚守在危重症救治一线
作为ICU副主任,彭耀始终坚守在危重症救治一线,15年来累计主导抢救危重症患者超万例,年均达1100余例,连续9年保持患者零投诉记录,收到患者及家属赠送的锦旗93面。
技术荒漠的“拓荒者”:以创新改写县域救治格局
“县域ICU,不能困在‘能保命就行’的舒适区。” 这是彭耀2013年考取重症5C资格证后立下的誓言。彼时,耒阳市重症医学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危重症患者因当地无法救治而错失良机。他不断外出进修,率先在耒阳实现“破冰”:引进改良版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缩短至8分钟,并发症发生率下降40%;开展首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让重症肺炎患者不再依赖转院;开展床旁血液净化(CRRT)技术,为多器官衰竭患者筑起生命防线……6项县域首例技术,填补了耒阳重症医学领域的多项空白。在他的推动下,科室抢救成功率从74.1%跃升至92.19%,死亡率下降30.69%,让数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水平救治。
彭耀以创新改写县域救治格局,让数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高水平救治,也让县域医院的技术经验走进全国视野
专业领域的深耕让彭耀获得业界认可,先后担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重症专业、省防痨协会呼吸重症专业委员,耒阳市创伤医疗和复苏质控专家,2022年更是站上中华医学会全国急诊年会讲台,作“CRRT 治疗中抗生素的调整”专题发言,让县域医院的技术经验走进全国视野。
双线作战的 “冲锋旗”:以担当诠释党员本色
“党徽别在胸前,责任扛在肩上。”作为中国共产党耒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耒阳市人民医院第三党支部书记,彭耀始终以“冲锋者”的姿态站在最需要的地方。
彭耀以担当诠释党员本色,始终以“冲锋者”的姿态站在最需要的地方
2022年11月,彭耀以衡阳医疗队队长身份带领 67名医护人员驰援重庆,全面接管寸滩方舱医院A1区。他每天步行超万步,护目镜上的雾气、脸上深深的勒痕,是他战斗的印记。收治3948名患者(含危重 156 例),带领团队实现“零死亡、零感染、零差错”,被湖南援渝医疗队指挥部授予“抗疫先进个人”。
杏林薪火的 “传递者”:以热忱点亮生命之光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燎原。”作为科室骨干,彭耀始终奉行“传帮带”的工作理念。15年来,他带教的25名医生中,13名已考取主治医师,5名助理医师已成为乡镇卫生院的“顶梁柱”。他还将自己的医学收藏、操作视频分享给身边的年轻医生,并不时叮嘱:“技术不要藏,分享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作为 “第一目击者” 培训导师,他深入厂矿、学校、社区,让2896人掌握 “黄金4分钟”急救术。同时,他还带领支部党员开展爱心献血、疫苗下乡、义诊58场,足迹遍布耒阳18个乡镇,惠及群众超12万人次。
彭耀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把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从毕业时的青涩,到如今成为患者眼中“生命守护神”,彭耀用15年光阴践行着何谓模范,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把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只要ICU的灯还亮着,我就会一直站在这里,守着生命的微光,直到天亮。”面对前路,彭耀仍将坚守着重症医学领域,稳步前行。
责编:吴雅敏
一审:吴雅敏
二审:彭国军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