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医精诚”到“衡阳好医生”——记祁东县中医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周祥生

    2025-08-19 16:04:15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9日讯(通讯员 何晓晓 肖忠诚 何楚彬)周祥生,1988年毕业于益阳卫校大专班,同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衡阳市祁东县中医医院。1995年,周祥生晋升骨外科主治医师。2003年9月,他晋升骨外科副主任医师,并担任骨伤科主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牢记“大医精诚”古训,秉承杏林遗风,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牢记党的宗旨,严于律己,勤于奉献,廉洁行医,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曾被市卫健委授予“衡阳好医生”称号

在祁东县双桥镇,有一个患者叫彭田生,在内蒙古打工,不幸摔断了右腿。当时,他在内蒙古进行了钢板植入治疗,回到祁东后伤口反复感染,经拍片检查,骨折端已愈合,急需取出钢板。彭田生先后到多家医院咨询,准备取出钢板,但由于当时在内蒙古手术时使用的器材比较特殊,几家医院都爱莫能助,建议他最好回到当时手术的内蒙古医院去取钢板。彭田生认为太远,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又来到县中医医院骨科咨询,获悉同样也没有这种器材。但是,作为骨科专家的周祥生同志并没有立即拒绝彭田生。在反复查阅各种资料后,周祥生通过各种渠道,终于在一个厂家找到了对应的手术器材,并顺利地帮彭田生取出了钢板。

出院时,彭田生对周祥生同志感激不尽,偷偷地塞给周祥生一个厚厚的红包,周祥生当即谢绝道:“老彭,帮你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职责,这个红包我绝对不能收。你拿回去买点好吃的,补充营养”彭田生紧紧地拉住周祥生同志的双手说:“周医生,你不仅医术高明,更帮我省下了巨额的差旅和医疗费用,也免去了我的舟车劳顿之苦,你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啊!”经历这次事件之后,周祥生为攻克罕见内固定器械取出难题,潜心研发创新,成功设计制作出系列专业化特殊手术器械,填补了临床技术空白。

20年来,周祥生已成功为患者实施各类复杂内固定材料取出手术200余例,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共为病人捐赠医药费达2万余元。在工作过程中从无索、拿、卡、要现象,不收受病人红包、不开大处方、不增加病人负担,体现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

近些年,周祥生同志响应上级号召,服从组织安排,分别担任马杜桥乡延甲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步云桥宴游村结对帮扶干部等,多次被评为脱贫攻坚、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累计带领、帮扶150余名群众脱贫致富。周祥生同志在工作中,注重走好群众路线,问需、问计于民,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度。扶贫期间,坚持为周边群众免费看病义诊,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周祥生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节假日从未休息,年年出满勤,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保健、咨询及精神慰藉等服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周祥生同志始终保持着这种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赢得了患者和其家属交口称赞。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