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12:10:22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9日讯(通讯员 钟杰 罗显斌)8月18日早晨8时许,耒阳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贺勇带着医护团队开始查房。他仔细询问一位慢阻肺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俯身示范吸入剂的使用动作。
“老人家,这药得每天按时吃。”温声细语的叮嘱让老人倍感温暖。看着病房里的患者状态日趋稳定,他略显疲惫的眼神中满是欣慰。做一名能让患者自由呼吸的守护者,贺勇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守望了18年。这个从当初医疗行业的职场新人,到如今年门诊量超5000人次的学科带头人,贺勇成为了耒阳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第一名主任医师,先后两次被耒阳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并在今年8月被衡阳市委人才办认定为衡阳市E类人才。
呼吸衰竭患者感叹重获新生,全凭胆大心细
患者男性,65岁,入院时四肢抽搐、瞳孔散大、呈叹气样呼吸,血压和血氧无法检测,入院一小时内,患者紧急接受了吸氧、解痉、平喘等抢救治疗,但症状仍未得到缓解,生命垂危……这是今年2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一名患者。
贺勇凭着经验判断,患者是慢阻肺、尘肺、呼吸衰竭并发气胸,必须立即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抢救。由于情况紧急,来不及再做任何仪器检查,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贺勇立即对患者实施胸腔闭式引流盲穿这一风险极高的操作。据他回忆,在手术过程中无胸片和视野的前提下,全凭经验和技术对患者肺部进行穿刺,就相当于将患者的生命握在手中,医护人员心里都捏着一把汗。但经过贺勇及同事的密切合作、高效救治,患者转危为安,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续经过22天常规治疗和“胸腔内注射高糖”创新型疗法,患者成功康复出院,感叹真是从鬼门关前走了一趟。
从救命到提高生存质量,主张早期康复
“以前,关注更多的是抢救成功率,患者能自主呼吸了,意识恢复了,能活下来了,治疗的目的就达到了。”贺勇说,可每当看到只能依靠呼吸机生存的患者,经年累月躺在病床上时,他都会告诉科里的年轻大夫:“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危重患者活下来,也要让患者活得更有质量。”
从救命到提高生存质量,贺勇一直强调团队关注呼吸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对于重症病人的康复,我们要及时完成评估,启动时机越早越好。”他说,医护团队非常注重肺康复,尤其是气道廓清及呼吸肌肉的锻炼,对于慢阻肺患者,特别是出现呼吸衰竭之后,膈肌功能的锻炼尤为重要。总之,越早康复就能更好地帮助病人缩短危重病状态的时间,尽早摆脱辅助机器,减少肌力和肌肉丢失,恢复自主吞咽和呼吸功能。
“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守护呼吸健康的道路上,贺勇始终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崇高精神。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多为高龄重症患者,慢性基础疾病多,病情发展更是难以预判,每天白加黑,穿梭于患者的病床前便是贺勇的日常。
对患者,他追求“琐碎到极致”的关怀:“老年患者像‘老小孩’,要看着他们当面用药才放心。”“这名患者即便是出院以后也需一直服药,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家庭能否承担这个药物的费用,这也是我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考虑的问题。”每次科室讨论病情的时候,他不仅聚焦患者身体上的疾患,也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家庭经济条件。每当看到原本危重的患者在尽量少花钱的前提下能够下地走路、自由呼吸、身体康复时,贺勇是打心底里有着满满的欣慰和成就感,他说,这么多年的付出和努力也就是为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时刻。
从医18年来,贺勇累计参与抢救呼吸危重症患者数百例,带领科室大幅提升了急性呼吸衰竭救治成功率。他在一言一行间,彰显医者风范;在一颦一笑间,给予患者家的温暖;在一呼一吸间,共创生命的奇迹。这便是贺勇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