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佩珊 郴州日报 2025-08-19 11:28:06
导丝在X光屏上缓缓推进,宛如一根发光的蛛丝,正努力穿越由钙化斑块构成的“岩石隧道”。田致寰的指尖精准施力,这源自他经年累月锤炼而成的“手感”,此刻正为湘南地区最为复杂的心脏冠脉病变带来一线生机。
从应对复杂病变到急诊抢救,这位市三医院胸痛中心党支部书记、消化心血管二区及心脏介入中心主任,凭借精湛的医术,逐一攻克心血管领域的重重堡垒,以执着与坚守在方寸手术台上谱写着守护生命的华章。
刀尖上的淬炼
2022年,永兴县的李先生带着最后一丝希望踏入市三医院。他患有5年冠心病,且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历经5次手术,其中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闭塞,连续两次手术均未能成功开通,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这场极具挑战性的“攻坚战”,田致寰带领团队采用了远端逆向供血的心脏冠脉介入手术:使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导丝,从手腕逆血流方向穿过闭塞血管,直达心脏。“这就像在嫩豆腐里穿针引线,既需力度又需分寸。”经过四个小时的紧张操作,田致寰的双手在导管操控台上稳如磐石,直至造影显示血管终于畅通。
这项早在2022年开展的医疗技术,不仅改写了李先生的人生,更标志着市三医院的心脏介入技术迈入了省内先进行列。
这一技术突破,源于田致寰对医术的极致追求。2018年,他主动申请全脱产,参加为期三年的国家心血管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深夜,他反复观看手术录像,揣摩技巧;午饭时间匆匆塞个鸡蛋,争取实操机会;在担任住院总医师的六个月里,他日均睡眠不足四小时。
正是这份执着,使他在31岁时便独立完成了冠脉介入中最高难度的手术——逆向PCI术。2024年,他主刀的同侧逆向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开创了全新路径。年均千台手术的积累,让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十余项全市首例新技术,将医院复杂冠心病救治能力提升至省内一流。
“医学是永无止境地攀登。”他常说,“患者把生命交给我们,我们必须不负所望。”
铅衣下的坚守
心脏介入手术离不开X射线的辅助,因此,20余斤重的铅衣便是田致寰的“战甲”,也是他最为熟悉的工作服。2025年除夕,当万家团圆之际,他正身着这套沉重的防护装备,为一名晨练时突发心梗的患者实施紧急手术。铅衣内汗水早已浸透衣衫,而铅衣外则是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和他专注的目光。
“病情简单的患者,半小时就能处理完毕,但遇到棘手的病例,常常需鏖战数小时。”田致寰回忆道,“我曾经历过的最长一台手术持续了6个多小时。结束时,铅衣里的手术服几乎能拧出水来,整个人几近虚脱。然而,往往只能喝杯茶稍作喘息,因为下一位患者仍在等待。”
这样的工作状态,早已成为他的日常。同事们纷纷表示,田致寰的日历上从未出现过“休假”二字:2024年急性阑尾炎术后第三天,他便绑着绷带重返手术台;2025年脚踝骨折,他仍忍痛坚持完成手术;近三年来,他每周牺牲周末时间坐诊,只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的困境。“生命经不起等待,我们必须争分夺秒。”田致寰坚定地说。
这份执着与付出,赢得了患者深深的信任,也正是这份医者仁心,使他先后荣获2023年度郴州市北湖区“最美医师”及2024年度郴州市“最美医师”称号。在田致寰看来,铅衣虽重,却重不过生命;手术虽累,却抵不过患者康复后的笑颜。
方寸间的传承
2022年,田致寰接手市三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时,年手术量仅为200余台。“等突破500台,我就能安心退休了!”他半开玩笑地激励团队。然而,这个目标在2024年便提前实现——如今科室年手术量已翻两番,复杂冠心病救治能力更是跻身国内一流行列。
作为消化心血管二区主任,田致寰既是“技术担当”,更是“团队灵魂”。面对疑难病例,他总是带头攻坚;遇到沟通困难的患者,他主动接手处理;为提升整体医疗水平,他整合心血管一区、二区的资源,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年轻医生们感慨:“田主任常言‘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他不仅手把手传授我们技术,更教会我们敬畏生命。”
工作之余,田致寰还化身“科普达人”。他利用抖音号、视频号等平台,讲解心脏健康知识,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次。“医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治病,更在于防病。”他如是说。
既有攀登技术高峰的锐气,又有守护生命温度的柔情。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战场上,这位针尖上的舞者,正带领团队向着更高目标奋勇前行。
责编:张思齐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