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 谭果果 徐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9 11:21:0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黄新 谭果果 徐平
新田县金盆镇陈维新村村医宋六荣,1983年参加医护工作,40多年来,她扎根在医疗单位最基层的乡村卫生室,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医者使命,默默守护当地群众的生命健康。
村卫生室设在陈维新村部,每天,宋六荣都会准时在这里值班。查阅村民的健康档案,填写走访记录,是宋六荣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偶有村民来问诊,宋六荣便会热情为其提供诊疗服务。
提起当村医的经历,宋六荣说,主要是受丈夫的影响。宋六荣的丈夫生前也是一名医生,一直扎根在乡镇卫生院,见证着丈夫救死扶伤,宋六荣对医生这份职业倍感尊崇。1983年,宋六荣到新田卫校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后成为了一名村医。
“这份工作收入高不高我不在乎,但是我真的很快乐,主要是能看病救人,减轻病人的痛苦。”宋六荣说。
1989年5月份的一天,村里一位老人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上吐下泻症状,家属匆忙找到宋六荣后,宋六荣分析是食物中毒。当时下着小雨,山路湿滑,前往病患家里的一段下坡路,宋六荣脚下打滑,人摔倒从山坡上滑到了山下,造成手臂、大腿和额头擦伤流血。摔倒时,宋六荣下意识地保护医药箱,她忍着自身疼痛,为病人输液后,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才离开。
“当时我的伤没有大出血,我就忍着伤痛给患者打了三瓶药水,我才回家的,也是走路回家的。后来患者家里就杀了只鸡,拿了很多鸡蛋和花生来感谢我,我非常感动。”宋六荣回忆说。
作为一名村医,宋六荣可以说是24小时随叫随到。40多年来,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求助,她都会背着医药箱立马出发。当时的农村道路泥泞,黑灯瞎火,很多次宋六荣都是提着煤油灯赶路。1998年3月份的一个夜晚,宋六荣在去给村民看病的路上,经过一条狭窄的田埂时脚下踩空,掉进了冰冷的水塘,全身湿透,她回家换下湿衣服后,顾不上身上的严寒,又匆忙往村民家里赶。她说,有的病一刻也不能耽搁。宋六荣的热情和执着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从走村串巷的“赤脚医生”到如今可以联网的“远程诊疗”,40多年来,宋六荣见证着乡村医疗的变迁。如今,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交通的改善,老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当村卫生室不再是群众唯一的选择时,宋六荣却每天仍然选择坚守在这个岗位,随时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很自豪。可以为人民服务,可以为人民做事,自己也快乐,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人民是自己的心愿。”宋六荣表示。
责编:郭利
一审:郭利
二审:李礼壹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