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9 10:40:46
“你看这像不像太空飞船上的望远镜?咱们一起找找藏在里面的小星星好不好?”原本紧绷的小脸蛋,“噗嗤”一下绽开了花,积极配合着医生做眼睛检查。
这是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小儿眼科的诊室里的一幕。这间诊室,是有名的“童话诊室”,孩子们奶声奶气的话语,家长关切的询问,还有医生温柔耐心的安抚声和不厌其烦的讲解,这些音符串联在一起,成为诊室里温馨的主旋律。
用温柔做钥匙,打开孩子的心房;以专业为灯塔,守护他们眼中的光。这是小儿眼科副主任医师李江玲一直践行着的职业准则。
“读心天使”,看病之前要走进孩子的心
孩子的视觉系统,正在蓬勃的发育期,所以小儿眼科的诊室里,藏着比成人眼科更细腻复杂、更变化无常的“战场”。弱视、斜视、先天性白内障……每一个诊断都牵着一个家庭的神经,关乎孩子未来十几年看世界的清晰度。
“孩子们不会装病,但常常也说不清楚哪里不舒服。”李江玲总说,“技术是地基,可耐心和爱心才是能走进他们心里的钥匙。”为此,她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套独特的“儿童沟通术”。她总能把复杂的检查变成一场趣味游戏,让冰冷的检查仪器变成孩子眼里的“玩具”。
有回一个斜视的小男孩非常抗拒检查,李医生陪着孩子画起了眼睛简笔画,最后孩子主动拉着她的手说:“李阿姨,我想让眼睛像画里一样亮晶晶。”
指尖上的“魔法”,扶正每束跑偏的光
手术台上,她面对的是如花瓣般娇嫩的眼球,精度要求很高,毫米级的偏差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操作却要轻柔得像拈着一片羽毛。即便技术过硬,她仍常怀敬畏之心,在术前总是反复推演,把手术步骤在心里过了一遍又一遍。
当通过精细的斜视矫正手术让“斗鸡眼”或“飘移眼”回归正位,当为高度近视的孩子设计个性化的防控方案……她每一次操作,都像是在为一棵小树苗扶正枝桠,为它未来的茁壮成长铺平道路。
一场场手术,一次次欣喜。最悦耳的声音,莫过于在视力表前,孩子惊喜地喊出“妈妈,我看得好清楚!”最帅气的姿态,是那些曾经因斜视问题头部歪斜的孩子终于昂首挺胸,自信地望向世界……
“我们治的不仅仅是眼病,更是孩子敢抬头看世界的勇气,是他们能和小伙伴一起追蝴蝶的开心。”她说这话时,眼里的光和孩子们的一样亮。
不只是医生,更是陪孩子长大的“光明伙伴”
儿童眼病治疗往往是场“持久战”。弱视需要每天遮盖训练,近视防控要坚持户外活动,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全靠家长和孩子的毅力。诊室里,李江玲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家长解释弱视遮盖训练的重要性,设计充满趣味性的家庭训练方案;耐心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进行中西结合的近视防控,强调户外活动与科学用眼习惯。
有个戴弱视眼罩的小男孩总被同学笑“独眼龙”,变得越来越沉默。李江玲会温柔地开导他:“你知道吗?海盗船长也戴眼罩呢,那是勇敢的标志呀。”后来孩子戴着眼罩参加了学校的讲故事比赛,还拿了奖,妈妈发来视频时,李江玲看着屏幕里自信的小家伙,笑着笑着眼眶就湿了。“看着他们从怯生生变成乐呵呵,从看不清到看得明,这种陪着生命慢慢变好的感觉,是做医生最幸福的事。
把光传下去,擦亮更多“童真视界”
作为科室的中坚力量,李江玲总想着把经验攒成“火把”,照亮更多地方。她积极参与科室优化诊疗流程,致力于将孩子每一次就诊体验变得轻松甚至有趣;她常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眼睛的小秘密”,教他们做“中医眼保健操”,将“爱眼护眼”的种子早早播撒在孩子和家长心中。
因为预防远胜于治疗,守护孩子的光明未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年轻医生跟着她学,她从不藏私,连哄孩子的“小技巧”都一一分享:“对孩子要有十二分的耐心,因为他们的眼睛里,装着未来的世界。”
值此中国医师节,看着诊室里孩子们稚嫩画笔下的“医生阿姨”画像,或是收到家长发来孩子清晰阅读、快乐奔跑的视频,李江玲说她心中充满温暖与力量,她理解的“最美医师”,不是耀眼的头衔、耀眼的奖杯,而是孩子拉着她的手说“谢谢”时的粲然一笑,是家长的焦虑、无助变得轻松与释然。
(来源: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