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煜棋 三湘都市报·网站 2025-08-18 21:13:21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8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朱应龙 龙利君 彭璐 乔木)手术台上,他们与时间赛跑抢夺生机;社区诊室中,他们用脚步丈量健康防线;偏远村寨里,他们把健康送到基层……他们叫医务工作者,用赤子之心共同诠释着“生命至上”的永恒信仰。
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8月18日下午,湖南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举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出席并讲话。
(湖南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举办。)
湖南健康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会上,李小松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过去的一年,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分级诊疗、结对帮扶、“三医一张网”建设、家庭医生签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充分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李小松强调,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坚守初心,彰显大医精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恪守仁心,弘扬崇高医德,守好从医底线,砥砺职业操守,珍视患者信任,坚守道德和法律的红线,做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关心关爱广大医务人员,持续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增进社会认同,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
20名医务工作者获评“最美”荣誉
大会向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白求恩奖章”湖南省获得者、“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南省10名代表和2025年20名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颁奖。
由湖南省卫生健康委、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2025年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评选活动,日前已经公布名单,王岐洁、邓茜等20名同志被正式推选为2025年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成为新时代湖湘医卫事业的耀眼明星。
入选的20位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的9人,占45%,30岁以下的2人,其中1人为“00后”乡村医生,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村各层级全覆盖。他们用汗水书写青春,牢记初心,默默坚守,共同编织湖湘健康安全网。
最美身影
韩亚骞:让癌症患者有尊严地治疗
(获评“最美医务工作者”的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二区主任韩亚骞工作中。)
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放疗二区主任韩亚骞获评2025湖南“最美医务工作者”。“让癌症患者有尊严地治疗。”是韩亚骞行医25年,始终履行的坚定承诺。他终日奔忙于诊室、病房与会诊间,用专业与仁心为患者撑起生命希望。
韩亚骞带领团队开创“偏心型与中央型”鼻咽癌分类及减毒靶区放疗新模式,有效降低50%以上副作用,该成果已纳入国家级诊疗指南。面对疑难病情,他倡导多学科MDT会诊制度,首创头颈肿瘤首诊、疑难MDT会诊制度,让95%以上住院患者享受到规范、全程管理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韩亚骞的患者遍布全国,一位生命垂危、体重仅35公斤的上颌窦癌患者,在其团队精准方案支持下带瘤生存7年;一名温州患者九年如一日飞赴长沙复诊,只因信任这位“给过她第二次生命”的医生。
作为CSCO头颈肿瘤和鼻咽癌诊疗指南的编写专家、湖南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主任委员,韩亚骞长期奔走于省市县间普及诊疗规范,推动三湘大地头颈肿瘤诊疗水平同质化提升。
他更注重人文关怀,主导开展系列鼻咽癌健康科普,用知识减轻焦虑,用温度点亮抗癌之路。
“我始终相信,医者不仅治病,更守护希望。”韩亚骞为患者“保生命、保功能、保尊严”,25年来把“医者仁心”落到每一位患者身上。
陈金兰:生命防线的“守门人”
(获评“最美医务工作者”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中心主任陈金兰在工作中。)
陈金兰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中心主任,带领团队创下围术期危重症心衰患者成功救治率98%的纪录,用ECMO技术为无数极危重症患者赢得生机。
从亚洲最小心肺联合移植患儿的6年守护,到疫情防控期间58张ICU床位全负荷运转救治“大白肺”,她始终站在与死神交锋的最前沿。
这位“全国抗疫先进个人”曾经三次逆行出征——武汉抗疫时首批进入红区,新疆支援时72小时内建成定点ICU,长沙保卫战中带领团队日夜坚守30余天收治危重患者200余例。
她带领支部创建的“杏林公益”急救培训队在6年时间里走进几十个社区及学校,让10万群众掌握“黄金4分钟”急救技能,将党员先锋作用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实际力量。
陈金兰深刻理解ICU对患者家庭意味着“一座大山”,是“最难最弱的时刻”。她的关怀远超ICU围墙,主动为出院患者提供微信咨询,成为患者心中遍布三湘四水的“姐姐”“阿姨”“妹妹”。最令人动容的是她对亚洲最小心肺联合移植患儿“苗苗”长达6年的持续关怀,从生活细节到专业医疗指导,帮助孩子一次次闯过难关,创造了远超预期的生命奇迹。这份超越职责的关爱,让她虽未开设门诊,却总有康复患者慕名到ICU门口找“陈教授”复查或道谢。
在心脏重症领域深耕24年,陈金兰推动建立“分组—精准—个体化”监护体系,使心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下降。虽不设门诊,却有数百康复患者自发到病房门口的“临时门诊”来问诊或道谢,只因她总说:“ICU的门可以关上,但医者的心永远敞开。”从医学生到研究生导师,从临床专家到党建标兵,陈金兰用生命守护生命,诠释着新时代医者的硬核担当。
责编:李琪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网站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