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然 团结报 2025-08-18 16:54:58
在保靖县迁陵镇的田间地头、社区院落,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精瘦干练,笑容憨厚,与群众交谈时眼神里满是真诚。他就是保靖县人大代表、迁陵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彭贤俊,一位在基层岗位上坚守二十余年的 “老黄牛”,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写下了一份份饱含温度的 “为民答卷”。
架起连心桥,让代表工作扎根泥土
“彭主席,村头的路灯又不亮了,晚上出门太不方便。” 在迁陵镇和平村的 “院坝说事” 现场,村民向彭贤俊反映问题。他掏出笔记本认真记下,3天后,新换的路灯就在夜色中亮起。这样的场景,是他推动“1+N”民主基层单元建设的日常写照。

保靖县人大代表、迁陵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彭贤俊到迁陵镇府库村走访易地搬迁户。
作为人大主席,彭贤俊始终把“察民情、解民意、纾民忧” 刻在心上。他牵头召开6次镇人代会,审议通过42件民生实事,组织代表开展8次视察活动和4次执法检查。每年,他都会准时来到选区述职,把履职情况摊开在群众面前,从“代表述”到“大家说”,从“群众问”到“代表答”,让代表走进百姓生活。
为了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他推动建成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公园,设立代表之家和幸福驿站,组织54名县代表、99名镇代表进站履职,实现“群众扫码找代表、代表及时办实事”。通过“院坝说事”“田间碰头”等方式,累计解决路灯亮化、道路修缮等“微实事”359件。这套“1+N” 流动工作机制被写进2024年湘西州人大工作报告,成为基层民主实践的生动样本。
在走访中,彭贤俊发现农村“一老一幼”照护和易地搬迁安置点治理是群众的“急难愁盼”。他多次向上级汇报,推动将旧村小改建成和平村“一老一幼”综合照料中心,为 395名老人、354名儿童和20名残疾人打造了一个集日间照料、课后辅导、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互助之家”,被上级人大常委会列为基层民生服务典范。在桐木棋、民瑞社区,他推动增设70个公益性岗位,既解决了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又改善了安置点环境,让“新市民”住得安心。
啃下硬骨头,把难题变成机遇
“烟叶种了多年,规模上不去,老百姓口袋鼓不起来,这活儿得有人挑起来。”面对迁陵镇烟叶产业的困境,彭贤俊主动分管,组织干部一头扎进烟田。

保靖县人大代表、迁陵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彭贤俊到迁陵镇查看烟农烟叶收购。
山区烟地崎岖,大型机械用不上,种植效率低。2025年,他在茶市村试点引进烟叶种植一体机,解决了起垄、施肥、盖膜等环节的痛点,突破了“无机可用”的瓶颈。他带着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用“党员带头种、群众跟着干”的办法,让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亩以上。迁陵镇因此荣获2022年度湘西州“万担烟叶乡镇”称号,烟农年均增收超3000元,为镇域经济注入了“强心剂”。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战场上,彭贤俊同样敢闯敢拼。他推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组织 350余名镇、村干部和123名志愿者,常年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和环境整治,助力保靖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
他还有一双发现“好人”的眼睛。2023年“6・30”特大洪灾中,他在抢险现场注意到黄剑、宋欢、周秀坤3位村民的英勇举动,连夜整理材料向上级推荐,最终3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今年2月,寒流中救人的徐柏江也经他发掘,成为“保靖好人”。“这些身边的英雄,是最鲜活的教材。”彭贤俊说。
善破发展题,用实干诠释担当
“分管的工作,不能只守摊子,得有新样子。”这是彭贤俊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创新开展“迁”景待赏,“陵”运悠长系列活动,培育出41支“迁韵”文艺队、128名新媒体推广人才和20个直播团队,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在他的推动下,腊水村依托“村厨村艺”品牌发展羊肚菌产业,走出了一条“活动育人才、人才兴产业”的新路子。
联点村的发展,他始终放在心上。他支持陇木峒村发展生态游、扁朝村培育油茶产业,推动形成“一村一品”格局。通过争取项目,他让陇木峒村成为人居环境示范村,和平村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桐木棋、民瑞安置点变身整洁有序的新社区。
急难险重面前,他总是冲在最前。防汛期间,他带队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耐心劝说群众转移,确保“零伤亡”;自建房排查中,他走访2185栋房屋,下达25份《停工通知书》和4份《限期拆除通知书》,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森林防火特护期,他守在山头,参与灭火、疏散群众、推动生态恢复,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从人大主席到发展产业带头人,从民生服务员到抢险先锋,彭贤俊在基层岗位上,用“热心”温暖民心,用“硬气”破解难题,用“实干”赢得口碑。他就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团结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