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立法演进,良法守护凤凰古城

戴琳   人民之友   2025-08-18 16:43:53

凤凰古城的沱江边,吊脚楼倒映水中,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这份穿越千年的古韵,离不开法治的守护二十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导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制定三次修订,以“良法”护“古城”,书写立法促善治的生动篇章。

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旅游热潮冲击下的凤凰古城,面临建筑遭破坏、非遗传承遇困等危机。州人大常委会果断启动立法,将条例制定列为重点立法项目经深入调研论证、广纳民意,州人大常委会主导制定条例。

2004年2月28日,条例经州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5月获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施行,成为湘西州首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门法规。条例明确古城、黄丝桥、南方长城等保护范围,确立“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方针,对建设、历史风貌保护等关键环节设置刚性约束为古城保护立下“规矩”,奠定法治基石。

随着旅游发展,过度商业化渐成新挑战——占道经营堵塞历史街巷、噪音扰民、招牌杂乱破坏风貌协调。湘西州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组广泛听取居民、业者、专家意见,2011年2012年两次修订条例。新增商业开发管控条款,授权政府发布鼓励或限制经营项目目录,引导商业向民族特色、绿色产业聚焦;规范经营行为,严禁占道经营、乱放杂物、乱贴乱画、音响叫卖,要求招牌广告与古城风貌协调;明确执法主体,终结“九龙治水”困境;首次将噪音控制标准写入法条,以法治手段守护古城宁静。为政府严格执法、人大依法监督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凤凰古城名气越来越大,旅游迎来“井喷”式发展,带来交通拥堵、生态压力等新难题不仅影响居民生活和机关工作秩序,也损害游客体验和古城旅游形象。面对这一严峻形势,2018年州人大会议期间,多名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提案,强烈呼吁通过修订条例加强凤凰古城保护管理。

2019年,州人大常委会再次修订条例,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明确保护管理机构职责;创造性授权建立旅游交通运输管理和绿色接驳服务体系,破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修订过程广泛征求意见50余条召开座谈会10余场举行听证会等,最大程度上凝聚共识。此次修订,为古城绿色发展与交通顺畅提供制度支撑。

从奠基到精修再到深化治理,条例的二十载演进,是州人大常委会以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回应时代需求的实践。它不仅守护古城千年文脉,更彰显地方人大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担当,让“良法促善治”在凤凰古城落地生根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人民之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