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卖男友”不该被当成一个笑话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8 16:18:12

文/唐雨琪

近日,一名19岁小伙被17岁女友以10万卖到缅甸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不乏戏谑之词。

诚然,此事因其性别角色反转而显得新奇。基于传统的法理与社会认知,成年男性相较于妇女、儿童及老人等群体,通常被认为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易成为犯罪的受害者。因此,在我国只有“拐卖妇女、儿童罪”,并无“拐卖成年男性罪”。这就好比强奸罪不涵盖男性受害者一样。

然而,伴随社会发展与犯罪形态的迭代更新,以往被视为“罕见”或“难以想象”的犯罪模式,如今不仅可能出现,甚至有潜在的多发趋势。因此,面对此类“卖男友”事件,我们还真得跳出吃瓜心态,不能看个热闹就完了,更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

首先,面对新型犯罪形态,法律体系需要动态完善。当然,这并非像大家说的“增设一个‘拐卖成年男性罪’就可以了”这么简单。任何一项新罪名的设立,都需要经过严密的论证程序,同时考虑到社会治理的整体影响。

但至少,考虑挖掘现有法律资源的解释与适用空间,将新型犯罪形态纳入既有罪名的规制范围,是务实可行的。例如,是否研究将“拐卖人口罪”的保护对象拓展至所有性别和年龄段的自然人,以适应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的现实。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每一个看到这则新闻的普通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抱有“赚大钱”的幻想,不追逐、轻信所谓“精英人设”,对短期内“异常热情”的人保持警惕和清醒。毕竟,面对危险,事前预防永远比事后补救更有意义。

责编:唐雨琪

一审:冒蕞

二审:周文博

三审:朱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