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窑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8 12:53:2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刘窑军
日前,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摸索提炼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改革实践经验,助推地理科学专业顺利通过师范专业三级认证,成为省属高校中首个、全国第二个通过地理学师范专业三级认证的学院。此前,该经验还在2024年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202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2025年工作会议等全国性专业活动中亮相,获得参会专家高度赞誉,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溯源至1938年创立的史地系,80余年来传承地理学优秀人才培养传统。在人工智能革命的新时代,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高阶思维能力成为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要求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强调“围绕学生发展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释放出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的系统改革信号。基于此,学院李忠武、谭长银、易立文等专家教授立足国家创新能力战略需求,聚焦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开展以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及地理实践育人协同创新,探索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地理实践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
针对当前学生知识整合能力薄弱、思维训练表浅化、评价方式单一化等制约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学院依托11个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含3个国家级),创新构建并实施“四维并举-四化融合”培养模式。该模式从课程、课堂、实践和评价四个维度出发,实现课程内容问题化、课堂教学数智化、课外实践个性化、成效评价多元化的深度融合。
在具体实施中,“四维并举-四化融合”模式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借助人工智能创新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数智化教学手段,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型课堂,激活问题驱动的探究性思维;将导师制、项目制等个性化实践与学科竞赛、科研创新、实习实训等模块化实践相结合,强化课外实践在复杂问题驱动下对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的深度培养;同时,打破单一固化的评价体系,将能力培养评价融入全学程,实现短期课堂、课程评价与个性化全学程实践培养的贯通。
该育人模式的落地实施,带来显著成效。学生思维品质大幅提升,思维方式深刻转变,分类培养与成才目标顺利实现。学院学生全员参与学科教学竞赛,在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竞赛中,斩获191项奖项,476人次获奖,占学院学生总数的41.4%;地理科学专业97%以上学生取得中学地理教师资格证,学习能力与教学技能显著增强,有力支持了中学教师研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立项各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62项,其中国家级15项,40%以上学生参与不同类型创新实践项目,本科生参与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有效提高了以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为核心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
责编:陈佳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