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8 12:30:34
文/周佳
在益阳,有一位用光影编织诗篇的残疾摄影师游海涛,一场医疗事故,让他的世界陷入寂静——双耳失聪的判决,将他的言语听力定格在一级残疾的刻度上。
可命运的静默从未剥夺他凝视世界的权利。37载春秋流转,他以镜头为笔,在无声的画布上晕染出万千色彩:晨光漫过酒店大堂的雕花穹顶、暮色里客房飘窗上蜷曲的毛毯、早餐台蒸腾的热气裹着面包香…… 那些被匆忙旅人忽略的温情瞬间,都在他的取景框里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
当多数人困于命运的褶皱自怨自艾时,游海涛早已踩着逆境的阶梯向上生长。他不仅蜕变为业内认可的职业酒店摄影师,用镜头为空间注入灵魂,更亲手搭建起一座名为 “希望” 的桥梁——成立公司为残疾人开辟就业天地,让更多无声的梦想在光影里落地生根。
他的人生或许没有旋律,却用自强不息的节拍,奏响了比任何乐章都动人的生命之歌。在寂静与喧嚣的边界,游海涛证明了:真正的看见,从来不需要耳朵。
无声世界的坎坷求职路
游海涛的世界,自三岁那年一场医疗事故后便彻底失了声息。那道无形的屏障,不仅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更在他逐梦的路上筑起高墙 ——“残疾人”三个字,成了无数扇门扉在他面前轰然闭合的理由。
那些年的求职路,像在漫漫长夜里摸索。一家家公司的拒绝函,如同冰冷的重锤,一下下砸在他年轻的心上。有时是招聘台前匆匆移开的目光,有时是电话那头含混不清的推诿,每一次碰壁都在提醒他身处的困境。可他胸腔里的火苗从未熄灭,掌心攥着的梦想被汗水浸得发亮,总在星光下默默告诉自己:总有一扇窗,会为执着的人留着光亮。
命运终究没有辜负这份坚韧。当一家公司向他递来平面设计师的聘书时,游海涛知道,那些在黑暗中跋涉的日夜终于迎来了曙光。这份工作不仅让他在设计的世界里找到归属感,看到生活的曙光,也为他后续职业转型埋下伏笔。
与摄影结缘,开启逐梦新征程
在平面设计工作期间,公司因拍摄产品需要,请来了一位摄影师。看着摄影师从容地操作镜头,用光影记录美好,游海涛心中萌生了强烈的向往之情,从事摄影行业的想法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游海涛商业摄影作品。)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游海涛开始了艰难的自学之路。他在网上搜集各种摄影资料,一点点摸索摄影技巧,从构图到光影,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后来,他有幸参加了残联组织的摄影培训班,系统学习摄影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他的摄影技术愈发细腻,对摄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用专业赢得认可,在比赛中绽放光彩
从事摄影工作后,游海涛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拍摄前,他会提前将详细的拍摄计划用笔写下来,与客户一一确认,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客户的需求;拍摄结束后,他会第一时间投入照片的处理工作中,及时将成品交付给客户。
他的专业与敬业,让他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老客户的信任带来了新客户的青睐,在不断地订单实践中,游海涛的摄影技术日益精炼,对光影的运用也愈发娴熟。
(游海涛参加比赛现场。)
随着技术的成熟,游海涛萌生了参加比赛的想法。2023年,他报名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为了这场比赛,他足足准备了4年。从摄影技术的打磨到灯光、设备的调节,每一个环节他都付出了远超常人的心血。他克服了沟通上的障碍,凭借着对摄影的热爱与执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游海涛获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摄影艺术创作组第一名。)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被问及创作初衷时,游海涛说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
(获奖作品《最后的晚餐》。)
创办公司,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
在自身取得成就的同时,游海涛没有忘记和自己一样身处困境的残疾人。2022年,他成立了湖南猎人传媒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他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实现价值,摆脱生活的困境。
他还计划开设残疾人摄影培训班,让更多双闪亮的眼睛,去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魅力。他说:“除了听不见,我们什么事都可以做,我们对未来的生活要有信心、要有希望。”
用镜头定格生命的美好,用行动为残疾人点亮就业之路。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游海涛会带着这份热爱与责任,继续在摄影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也为更多残疾人带去希望与温暖。
责编:刘琼
一审:刘琼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