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尖到心尖的故事|在溃烂的伤口里种春天

  大众卫生报   2025-08-18 11:31:19

内分泌科诊室门被轻轻推开,一位皱着眉头的老爷爷拄着拐杖,拖着右腿,身后跟着一位搀扶他的老奶奶。他枯瘦的右脚明显红肿、疼痛,趾缝间还有脓肿。老人浑浊的眼睛里盛满恳求:“医生,我这脚,还能救吗?”他的爱人在一旁急切补充:“我家老伴儿,老铁路人,只信任你们,就得来人民医院”。

我作为内分泌科的一个年轻医生第一次独立面对如此严重的糖尿病足。影像片上,骨髓炎的阴影如阴云盘踞。我强压下心头初次的惶然,指尖隔着无菌手套触到那脆弱溃败的皮肤纹理,仿佛触碰着生命悬崖边摇摇欲坠的信任。外科医师会诊后建议转科治疗,老爷爷却说:“我有糖尿病,你们就是糖尿病专科,调控血糖你们是专业的,我这脚……我相信你们。”这沉甸甸的托付,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定“我一定要保住它!

第一次进行清创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毕竟没有经验,老人总是说来了医院就得无条件相信医生。之后进行糖尿病足清创,刀片切开坏死组织时,触碰都需凝神屏息白色的骨头、肌腱隐约可见。老人的脚仿佛一片被虫蛀蚀的枯叶,稍有不慎便是更深的崩坏。

我查阅文献至深夜,向骨科前辈及上级医师反复请教清创的尺度与边界,在上画满只有自己能懂的创面演变草图。当最终确定采用蚕食般分次清创结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高级抗生素联合抗感染的方案时,老人浑浊的眼里竟无一丝犹疑,只用力点头:“您尽管治,俺这脚,交给您了!”这毫无保留的交付,比任何镇静剂更能稳住一位年轻医生执刀的手腕。

老人疼痛难眠的夜里,我常在值班时多绕去他床前站一站。换药时每一次揭开敷料,看到腐肉渐去、新鲜肉芽如星火般从边缘悄然萌生,心中便涨起无声的潮涌。

一个月后最后一次换药,曾经溃烂的创面被平整坚韧的新肤覆盖。老人颤抖着将那只脚稳稳踩在地面,站稳的刹那,两行滚烫的泪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老人的老伴紧紧握着我的双手,我知道成功治愈最重要的是患者与家属的信任。

后来我见过更复杂的创面,手握更娴熟的技艺,却始终难忘那只溃败之足初愈时的触感。它让我彻悟:医者的仁心并非悬于高处的明月清辉,而是在每一次俯身换药、每一夜挑灯查阅、每一句轻声安抚中凝结的微光。正是这点滴微芒,足以刺穿病痛的沉沉夜幕,在生命看似腐朽的肌理深处,催生出一茎意想不到的、带着麦香的春天。当绝望的土壤里重新萌发新芽,那破土之声,便是对“医者”二字最庄重的加冕。

株洲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罗妮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实习编辑:李开欣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