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8 10:19: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8日讯(通讯员 伍鑫泉)在衡阳雁峰区先锋街道仙姬大厦的转角处,“臻味周记衡阳鱼丸”的木质招牌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推开雕花木门,蒸笼掀起的云雾裹挟着鱼鲜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回晚清的烟火人间。这家创立于清光绪年间的老字号,历经六代人坚守,将衡阳鱼丸从市井小吃淬炼成非遗瑰宝,用一碗鱼丸汤诠释着“色白如脂,鲜弹无骨”的美食哲学。
臻味周记的鱼丸制作技艺有着一套严谨细致的流程。清晨,新鲜送达的本地草鱼被师傅们精心挑选,只选用重量在 3到5 斤、肉质紧实的活水草鱼。处理鱼身时,先沿脊骨片下两侧鱼肉,用刀剔除鱼皮和细刺,将净肉放入清水中浸泡 1 小时去除血水,捞出沥干后用洁净纱布吸去多余水分。
制作鱼丸肉糜时,需搅打上劲,这不仅考验着师傅的手艺,更决定了鱼丸最终的口感。师傅手持特制木槌反复捶打,直至鱼肉变成细腻绵密的肉糜,这个过程需持续 40 分钟以上,要不断翻动确保捶打均匀。捶好的肉糜移至陶盆,加入打散的蛋液和调料,师傅双手环抱盆沿顺时针搅拌,同时一次次将肉糜高高提起摔落,直至肉糜呈现出胶质感,能在手中轻松成形不松散。
挤鱼丸时,师傅左手抓握肉糜,从虎口处挤出圆润的丸子,右手持羹匙快速舀起放入 80℃左右的温水锅中。待鱼丸浮起后,用小火慢煮 3 分钟定型,捞出过凉水降温,这样处理的鱼丸既保持了完整形态,又锁住了鲜嫩汁水。
说起衡阳鱼丸,不得不提一段历史。相传,晚清名臣彭玉麟在家中宴客时,家厨将衡阳菜中的鱼丸、锅烧丸等汇聚一碗,堆砌成塔状,这道菜后来被取名为“玉麟香腰”,也就是如今的衡阳土头碗,而鱼丸正是其中的主角。从此,土头碗声名大噪,鱼丸也成为衡阳人餐桌上的常客,寓意着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在非遗传承方面,非遗传承人汤小燕的创新实验让老字号焕发新生。在透明厨房里,游客可目睹“三浸三漂”的古法,她引入离心机分离鱼蛋白与脂肪,使鱼丸纤维更细腻。
臻味周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店内鱼丸口感鲜香弹牙,无骨且无添加剂,深受顾客喜爱。除了经典的鱼丸,店家还将鱼头、鱼杂用作火锅餐饮原料,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无论是作为主菜还是配菜,鱼丸可炒、可熘、可烩、可煎、可炖,吃法多样。每到年关,衡阳人就忙着 “打鱼丸”,鱼丸已然成为衡阳人特有的年味象征。
臻味周记的衡阳鱼丸,是美食,更是文化的传承。这份穿越时空的烟火气,让衡阳鱼丸不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文化图腾。当游客捧着真空包装的鱼丸踏上归途,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段流淌在湘江水中的千年文脉。
责编:曾愉捷
一审:曾愉捷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