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8 10:12: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谭盼盼
在83岁的刘奶奶的记忆里,许多人已随阿尔茨海默症的迷雾淡去,唯有一位热情的帅小伙始终清晰。每次拨通电话,她总不厌其烦地重复那声叮咛:“罗医生,最近还好吗?注意身体啊!”老人电话那头最深切挂念的是她10年前住院遇到的管床医生,更是他们一家老小早已熟络的医生朋友——罗凌威。
从心存疑虑到念念不忘
时间回溯到2015年。那时,罗凌威刚走出医学院殿堂,带着青涩与热忱步入省直中医院骨伤二科病房。刘奶奶因买菜时不慎摔伤手臂,成了这位年轻医生的病人。
奶奶的女儿谭阿姨坦言:“说实话,刚开始心里是打鼓的。不知道这位初出茅庐的医生技术是否靠得住。”然而,罗凌威仅用两天时间就迅速“破冰”。
每天清晨换好工作服,他一定会先挨个到管床的病人床前问候。那问候的情景谭阿姨至今还记得。“‘奶奶,手臂感觉怎么样?还疼吗?活动一下我看看?’罗医生的目光专注,动作轻柔,话语里透着真诚,十分有亲和力。”
从此,罗医生的存在,将短暂停留的医院空间转化为了充满人情味的温暖驿站。每次到医院看病、拿药,刘奶奶总是要绕着道去看一看罗医生,不管他在门诊还是病房,只要在医院都一定要和他见上一面。谭阿姨介绍,十多年来,母亲除了来医院会和罗医生寒暄两句,逢年过节也不忘打电话问候一声,即使这两年记忆模糊,罗医生也始终存在于她的记忆清单。能穿越阿尔茨海默症迷雾的深情,是他们十年医患情升华为亲情的最好证明。
有求必应的“绿色通道”
今年5月21日,谭阿姨在家中浴室不慎滑倒。“当时就动弹不得了。”她回忆道,剧烈的疼痛如潮水般袭来,整整煎熬了一夜。清晨六点,曙光初现,疼痛稍缓的间隙,谭阿姨几乎是本能地摸索手机,向那个最信赖的名字发出了一条简短的信息。罗医生秒回:“今天上班,您直接来找我吧!”
当谭阿姨在家人的搀扶下艰难抵达医院时,罗医生已备好一辆轮椅。家人带着阿姨检查、拍片,诊断结果很快出来:腰椎骨折。面对罗医生提出的手术方案,谭阿姨和家人的回答斩钉截铁:“我们完全相信罗医生!”这份毫不犹豫的托付,是十年情谊淬炼出的信任结晶。手术台上无影灯亮起,罗凌威用精湛的技艺兑现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手术非常成功。
从母亲康复的细微变化,到父亲腰椎不适点名请罗医生当管床医生,再到家人朋友的身体不适,甚至一些明显不属于骨科范畴的疑问,罗凌威医生总是有求必应。谭阿姨感慨:“即使不是他的专业,他也会耐心听你说完,告诉你该找哪个科的医生,或者给出中肯的建议。”谭阿姨深切体会到,拥有了罗医生这样的医生朋友,仿佛拥有了一条“健康绿色通道”,无论何时都是能“一站式”求助的温暖港湾。
十年间,阿姨一家与罗医生的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充满了细水长流的挂念。谭阿姨动情地说:“我们全家都认定了,他确实是个好人,更是个难得的好医生。”
又一个医师节将至,谭阿姨说她有两个心愿:“首先希望罗医生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是希望有更多病人像我们一样幸运,在求医路上遇到罗凌威这样的好医生!”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