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密封循环试验成套技术创下五项世界纪录,中能建攀上储能领域“科技珠峰”

谢璐 范远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7 20:41:0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17日讯(记者 谢璐 摄影 范远志)今天,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能建”)在长沙市望城区举办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其储气密封循环试验突破世界最高压力等级18兆帕,成套技术创下超高压力、超严密封、超高可靠、超全感知、超高效率“五项世界纪录”,攀上储能领域“技术珠峰”。

中国能建压气储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其发电间歇性、波动性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大规模长时物理储能技术突破显得尤为迫切。中能建在望城区桥驿镇建设的压气储能人工硐室实验室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最先进的人工硐室原位试验平台,拥有两座超大型试验洞,最大埋深110米,最高试验压力达20兆帕,具备“双洞”同步试验能力,规模与压力参数均居世界之最。

中国能建压力储能人工硐室实验室揭牌仪式

“这个人工硐室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利用山体作为承压结构,在电力富余时将电网中多余的电能转化为高压气体储存在硐室中,在电力低谷时将气体释放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起到对电力削峰填谷的作用。”中能建压气储能人工硐室实验室公司总经理胡巍介绍,气体压缩程度越高,发电势能就越大,这对储气空间的密封性提出很高要求,然而山体围岩并不是完全密封的,此前全球各地利用传统密封材料,压力等级也只能达到1012兆帕。”

位于桥驿镇的压气储能人工硐室

自该实验室平台运行以来,团队的数十位博士扎根桥驿深山,奋战了300多个日夜,首创出“刚柔复合”密封系统解决方案等八项世界级突破成果,涉及密封材料技术、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状态智能感知等各个方面。在717日至816日最新一轮试验中,气体日损失率小于千分之二,刷新世界压气储能人工硐室建设标准;储气压力成功突破18兆帕,相当于1800米水深所产生的压力,创压气储能领域的世界纪录;并实现了168小时循环、168小时超长保压的超高可靠性。

此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人工硐室储气领域技术路线全面打通,该技术不仅支撑高压空气存储,还可广泛应用于氢气、天然气、氨气、油气等战略物资存储,可为“源网荷储”一体化、氢能产业化及油气战略储备提供跨领域支撑,有效推动我国能源实现“多能并储”发展新格局。

压气储能人工硐室实验室

据了解,该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果已转化为甘肃酒泉的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一直保持成果转化应用的“同频同步”。该项目已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预计年底可并网发电,投产后每年将输送5.94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为酒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装上“电力稳定器”。

实验室里的压缩机

近年来,望城区以大泽湖基地为主要承载空间,聚焦高精尖产业布局发展,一大批科研型企业携希望“种子”扎根落户。今年,长沙全球量子研发中心在该区大泽湖海归小镇研发中心启动运营,并发布国产首台套光腔锁频仪;星辰通用机器人将总部迁至望城,以中科大博士团队作为技术班底,进行人行双足机器人、人形轮式机器人、具身智能引擎等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3家,各级创新平台267家,今年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620家、新增各类科技研发机构60家以上。

责编:谢璐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