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玩转自媒体:在创作中叠加成长“技能buff”​

沈可心   湖南日报   2025-08-16 15:36:17

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沈可心 通讯员 张煜雯 丁晓乐

当个自媒体博主吗?这念头,估计不少年轻人心里都闪过。

曾被视为“不务正业”的自媒体创作,如今成了大学生充实生活的新潮流——当“博主”正逐渐跻身他们的“技能清单”。随手打开社交平台,学生博主遍地开花:他们有人分享备考日常,有人测评实用好物,有人倾诉青春心事……

这群大学生在寻找自己那条“出圈赛道”的同时,更在实践中悄然完成了技能的进阶。近日,记者走近几位学生博主,看他们如何将零散的空闲时光,转化为叠加成长的“能量buff”。

从“旁观者”到“创作者”:在摸索中踩出专属路径

湖南大学研一学生问安是一名小红书博主,如今有一千多粉丝,每月还能赚点“奶茶钱”。“虽然不多,但也很有成就感!”她坦言,最初萌生做自媒体的念头,一是因“身边很多人都在做”,二是自身职业规划不考虑在读的土木工程专业,“做个副业,小红书变现快,也为以后转行铺路”。

起步阶段的犹豫与挑战,是多数学生博主的共性经历。问安告诉记者,自己大一时就想做vlog博主,结果太在意别人看法,又觉得自己不行,一直搁置,“总觉得‘还没准备好’”。但真迈出第一步后,她发现“难”就是个纸老虎:“想一千步不如走一步,先分享日常,再慢慢找方向。”甩掉“完美主义”包袱后,她从简单的图片分享起步,反倒踩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问安小红书账号的近期数据

同样是研一学生的元宝,则是一位专注于分享研究生生活和学习干货的学习博主。“前期很容易‘打水漂’,没有流量是常态。”面对惨淡的点赞数,他并未沮丧,而是迅速调整策略:优化内容、增加更新频率,并向大博主“偷师”。凭借这股韧劲,他如今在小红书上已拥有六千多名粉丝。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代思洋则更注重内容的“实用”与“接地气”。她认为,不必纠结于和名校博主比拼“光环”:“先看自己有什么优势,再看用户喜欢什么。我中间换了好多赛道和玩法,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行于天地间,若往前怕三步,往后怕五步,那就什么也别盘算了。”每次纠结时,代思洋总会想起《知否》中顾廷烨的这句台词,“有想法就冲!我们还这么年轻。”

代思洋的小红书账号主页

从“技能buff”到真实成长:在实践中完成多维蜕变

大学生们在拿起手机尝试创作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全方位的成长。播音生罗嘉怡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是在“三下乡”活动中交出的亮眼成绩单:“十天产出六条视频,每条浏览量破2万,平均获赞700+,增粉达两倍!”当时,当地村支书希望有人帮忙拍摄工作日志vlog,具备自媒体运营经验的罗嘉怡与伙伴立刻接手,全程参与策划、拍摄与剪辑,最终不仅获村支书点赞,团队的暑期实践也因此取得佳绩。“平时的爱好真能派上用场!”她兴奋地说。

罗嘉怡和“三下乡”团队成员一起直播助农

其他学生博主的成长轨迹同样清晰。问安的进步体现在细节里:“最初修图只会用滤镜,如今能精细调整光影;文案从‘流水账’进阶到精准把握‘共情点’,这些能力都是做博主练出来的。”这种蜕变不止于技能,湖南工商大学广告学专业大三学生小鹿的收获更为多元:“不再像以前那样社恐,还学会了与品牌商务谈判。”她通过商单赚取生活费,剪辑技术从一下午剪三分钟提升到两小时完成,还结识了一群线上好友,建了粉丝群分享生活点滴。

谈及学生做自媒体的门道,罗嘉怡建议结合自身生活和专业,“比如爱追剧就分享剧评,专业课学得好就讲讲学习方法”。湖南经视芒果V直播运营总监肖海涛则给出专业建议:“擅长的永远排第一,同时要避免盲目追求热点,学会‘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

从宿舍台灯下青涩的初次录制,到镜头前自信表达的学生“博主”,当自媒体创作成为校园新技能,其价值或许远不止于流量本身。正如罗嘉怡所感:“快节奏生活下,创作反而教会了我如何郑重其事地对待每一个晨昏。”

责编:沈可心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