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洪涝洼地变丰产良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6 10:20:3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6日讯(通讯员 唐丹丹 罗雪花)今年以来,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将“开门搞教育”的实践成果,精准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强劲动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投入资金1.87亿元,新建6.6万亩“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良田,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筑牢了粮食安全根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衡南县云集街道毛塘村项目区内500亩土地得到了精心平整

在衡南县云集街道毛塘村,困扰村民多年的“心病”——稻田洪水淹没问题,终于得到了根治。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500亩土地得到了精心平整(包括田块合并、沟渠整治、道路修缮等),不仅大力改善了灌溉与排水条件,而且全面提升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往年一发洪水,这片的稻子就遭殃,常常是颗粒无收,只能干着急。”一位村民指着焕然一新的田地说,“现在沟渠通了,田也平了,再大的雨也不怕积水淹苗了,心里踏实多了,就盼着年年都是丰收年!”

毛塘村的转变,是衡南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惠民生的一个生动缩影。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坚持“开门搞教育”,注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建立“问题销号”机制,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召开屋场恳谈会面对面倾听民声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对于收集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目前,累计解决农田水利设施修复、农机作业道路不畅等民生问题120余项,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优化项目布局,强化建后管护,同时继续坚持“开门搞教育”,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推动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精准、更高效地落地见效,让更多农田变成“致富田”“丰收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衡南力量。

责编:曾愉捷

一审:曾愉捷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