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手”正式纳入职业病!12%~15%打工人中招,自测+预防方法快收好→

  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2025-08-16 09:27:24

我国新版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从8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腕管综合征,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鼠标手”,首次作为职业病正式被纳入国家的法定目录中。

数据显示,“鼠标手”这种“数字时代工伤”,在我国视频终端工作者(比如天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中患病率达12%~15%。但你知道吗?不光是敲键盘的人会得,开车、做饭甚至拖地都可能 “中招”。今天就用大白话讲讲 “鼠标手” 的来龙去脉,教你怎么判断、怎么防?

“鼠标手”是怎么发生的?

在人体手腕部掌侧有一个骨性纤维管道,称为腕管,由于长时间重复手腕动作等各种原因挤占了腕管的空间,就会引起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它的形成与长期重复性手腕动作或局部压力过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手腕部疼痛或手指麻木。

女性腕管天生较窄,激素变化(如孕期、更年期)可能加重水肿风险,因此中年女性患“鼠标手”的几率更大。

大家很容易把“鼠标手” 和颈椎病引起的手臂不适的症状混淆,延误治疗,其实在症状上它们有明确的区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 熊建:“鼠标手”的定位很准确,一般来讲不会有颈部的不适,也不会有颈椎病很典型的从颈部到上臂到前臂到手这种像放电一样的感觉。它支配的区域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一半,所以最典型的症状是三个半手指的麻木。有时候刺激它或压迫时间长,会出现放电一样的感觉,手部感到麻木。

这些人更容易被“盯上”

不止办公族!

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的办公一族容易患上“鼠标手”,但其实还有很多原因以及其他一些职业也是“鼠标手”的高发人群。

随着开车族的日渐增加,方向盘也成为一大“腕管杀手”,还包括流水线作业工人、厨师等。

此外,医生提醒,经常弹琴或做家务,比如长期拖地或揉面等,都可以造成“鼠标手”。

3个信号提醒你:

可能是“鼠标手”来了!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中招了?留意这几个表现:

●夜间或晨起时手指麻木症状加重,可能被麻醒;

●握力下降,拿东西易掉落;

●严重时出现大鱼际肌肉萎缩,也就是拇指根部变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 熊建:不知道肌肉是不是有萎缩,可以对两只手进行对比。如果肌肉很圆,按压时很饱满,说明是正常的;如果手没劲,特定区域手麻,同时大鱼际肌肉比另一只手更扁,说明出现了萎缩情况。

“鼠标手”最大误区:“揉揉就好”?

小心神经不可逆损伤!

很多人认为腕管综合征也就是“鼠标手”只是劳损,不需要治疗,不舒服了按摩按摩就好,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鼠标手”发展到晚期会对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医生介绍——

●出现早期症状,比如轻微麻木,且持续时间不长、发作频率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拉伸放松,也可以对腕部进行热敷、理疗,或口服消炎、消肿药物等。

●如果进展较快,比如手部出现了肌肉萎缩,或者手无力,需要去医院就诊。如果损伤比较重,可能还需要手术治疗。

两个“黄金动作”

帮你预防“鼠标手”

如何预防“鼠标手”?专家教大家两个黄金动作,一起来试试↓

●动作一:肌腱滑动。手指从指尖向掌心方向屈曲,直至握拳,大拇指可以伸展开,然后再握拳。每个动作每天可以做3~5次。

●动作二:正中神经滑动。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握住手指向下牵拉正中神经,维持10秒,再慢慢复原。每个动作可以做5次左右,每天都要进行。需要注意的是,牵拉过程中,手不应出现麻木或刺痛感。

别等 “鼠标手” 影响工作生活才重视!记住:长期重复手腕动作时多停下来活动,常做这两个动作,让手腕少受点罪~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朝闻天下》、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