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长沙少年沿京杭大运河骑行2000公里,在车轮上读懂历史

  三湘都市报   2025-08-15 20:57:5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5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乐梧亭 邵美琪)“顺利完成了特殊的暑假作业,历时22天,从杭州出发,沿京杭大运河一路骑行近2000公里。”8月15日,长沙星沙中学的初二学生黄健坤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个暑假,这个13岁的少年用自行车轮,将历史课本里“京杭大运河”的章节,一点一点地碾进记忆中。

(黄健坤骑行到山东。受访者供图)

从课本到现实,父子策划“移动课堂”

7月22日,蹬上自行车,黄健坤的暑期社会实践正式开课了。“最初是想让孩子能近距离接触到课本上的京杭大运河。”黄健坤的父亲介绍。刚结束初一学业的孩子在历史课上学习了京杭大运河的知识,有30多年骑行经验的他便提议用骑行的方式将课本知识变为现实。

沿途的博物馆成了骑行旅途的重要站点,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黄健坤看到了精美的漆器;在天津博物馆,丰富的近代史资料让黄健坤把书本上的文字与眼前的运河实景紧密联系起来。

“每一站都有新发现。”最让黄健坤兴奋的是山东济宁的微山湖,“我最喜欢铁道游击队,亲眼看到影视作品和歌曲中出现过的场景时,历史的片段瞬间鲜活起来。”

这不是黄健坤第一次接触长途骑行,之前他已经跟着父亲骑行环海南岛;2024年暑假还用30多天的骑行体验了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让他对户外探险早已不陌生。

(黄健坤骑行途中穿过玉米地。受访者供图)

悄悄“膨胀”的行囊,从被照顾到守护者

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北段因古运河干涸废弃,河堤路不好走,父子俩常需绕行国道。坑洼的路面和散落的碎石成了自行车轮胎的“大敌”。

“爆胎是常有的事,有时一天得补好几次。”面对频繁的故障,13岁的黄健坤表现出乎意料的沉稳。“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心态够好,都不是什么难事。”黄健坤说。

让父亲感触至深的,是行李重量的悄然变化。出发时,作为经验更丰富的骑行者,父亲自然地把帐篷、修车工具等重物都装进了自己的驼包,黄健坤只携带较轻的衣物。而行程过半时,父亲发现了儿子的“小心思”,黄健坤每天清晨都会把重物从父亲的驼包挪到自己的行囊里。

“他用了很‘巧妙’的借口,说两个驼包装得不平衡不好骑,容易摔跤。”拗不过儿子的“平衡”理论,也感受到那份体贴和懂事,父亲默许了。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父亲的驼包越来越轻,行程接近尾声时包里就剩几件薄衣服,而黄健坤的行李却明显鼓胀了起来。这个父亲眼中有些内向的孩子,正用行动默默扛起责任,悄悄照顾着父亲。

如今,父子俩除了骑行还会尝试攀岩、划艇、登山。黄健坤的父亲也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作为家长,我认为关键是要选择孩子真正热爱且能承受的运动形式,切忌盲目跟风或攀比。量力而行,这很重要。”

(黄健坤自己动手修理轮胎。受访者供图)

责编:高煜棋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彭治国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