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5 16:27:12
文 | 刘和云
槐荫补鞋人
兰溪河畔的老家,那老槐树的年轮里,还藏着1988年的那个夏天。皇图岭镇的王鞋匠挑着补鞋担子,一步一晃地来到我家,他有气无力地喊:“嫂子,嫂…子有饭吃不?”我娘急忙说:“饭有,菜少了一点,再炒蛋给你吃。”他没听清,以为要他滚蛋,他急忙挑担子要走,于是,我娘一边拖住他一边说:“我晓得你肚子饿了,还等几分钟就可吃了啰!”“好吧!补鞋不收你家的钱要得不?”我娘笑着说:“吃住不收钱,只有把俺队上人的鞋修好就行呀!”他听了我娘这么一说,饭后高兴地把鞋摊支在我家院门口,青石板上洒落着细碎的木屑。他总爱用那杆铜烟锅敲着鞋拐子,跟我们讲:“当年在部队,一炮能打三里地,现在耳朵还嗡嗡响。”那双粗糙的大手捏着细针,在鞋底上翻飞,针脚密得能兜住露水。
月夜警笛声
那晚的月亮特别亮,王鞋匠吃了晚饭后,在我家门口大马路上晃悠,东瞧瞧西望望,马路边有的男女在路上散步,有的男女在马路旁纳凉,谈笑风生,打情骂俏,见此情景他心情低落,自己四十好几了还没有老婆,他一路唉声叹气地来到了石拱桥下,一边洗去脚上的灰尘,一边脱衣洗澡,没承想脚下一溜到了水的深处,突然,一声撕心裂肺的吼叫划破夜空:“活着没意思啊!我不想活了啊!”此时,兰村派出所所长廖召麒,还有二十出头的副所长胡晓光,他们用手电筒光束刺破黑暗,闪电似地跳进河里拽住了王鞋匠。他们立即扶着王鞋匠来到派出所,让他喝上生姜水和热茶……
警所不眠夜
兰村派出所1988年成立时,在简陋砖木结构老兽医站里办公,所里得到上级的信任,受到老百姓拥护和爱戴,警民关系密切,老百姓常来所里拉家常,讲故事!就说那王鞋匠吧!胡副所长让王鞋匠裹着蓝格子被,自己浑身湿透了一边给他倒热茶一边细心地说:“老哥,老哥,你这是何苦哟!?接着又语重心长说:“用俺廖所长话说,王师傅呀!活着就有希望啊!”顿时,王鞋匠的眼泪砸在搪瓷缸里,缸身上“为人民服务”的红字被洗得发白。警所长夜灯火,点燃了王鞋匠活着的希望。
晨别故乡路
次日天刚蒙蒙亮,副所长胡晓光就骑着自行车到我家一同送王鞋匠搭上回家的班车,胡副所长为他买了车票,并再三叮嘱兰村开往县城的吴司机,在网岭洞井站,再转去皇图岭的班车。我们两人帮王鞋匠扛着补鞋担子,他的警服后背洇出一片汗渍。临上车时,王鞋匠紧握着胡晓光和我的手,眼眶里迸出了感激的泪花。一边说:“你们是俺的救命恩人,永远永远不会忘记啊!”班车启动了,他那长满老茧的手伸出窗外与我们挥手告别,我们久久地望着远处逝去的车影。
老槐新枝芽
攸县看守所四级高级警长胡晓光近照
今年夏天回老家避暑,我特意去找那座老派出所。红砖房子早就改成了民宅,只有靠垅田那院墙上的爬山虎还和当年一样茂盛。我了解到当年帅气年轻的副所长胡晓光已经是攸县看守所四级高级警长。他淡泊名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四十多个春秋奋战在公安战线上,他那老黄牛精神,令人钦佩、值得学习、值得点赞。当我和他说起往事,他十分怀念,哽咽地说:“廖所长为人做事是俺的榜样,更是俺的师傅,可惜走早了啊!”当年派出所老邻居,80多岁的谢老,一提起廖所长两眼泪水不停地流:“廖所长把俺当作亲老兄,他走得太匆忙,我也没有送他上山,对不住他啊!”我也强忍着眼泪,回头望着老槐树长出的新树枝,夏风轻拂,仿佛是老槐树低头在向廖所长敬礼!老槐树的举动,好像也是代表王鞋匠的心意,更是我的心愿啊!……
石拱桥加宽加固了,桥的两边杨柳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桥下的流水清澈依旧,只是当年的手电光换成了路灯。那老槐树又长出新枝,树下的青石板上,还留着几处补鞋凳压出的凹痕。我蹲下身,仿佛又听见铜烟锅敲着鞋拐子的声响,和那句带着炮火气息的乡音:“活着啊,就得像钉鞋掌,一锤一锤地往下砸,活着啊,才有希望……”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