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2025-08-15 15:44:10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有个“长”满猫咪的村落——东坪村。
在返乡艺术家周合伟的带领下,这个曾经寂寂无名的“空心村”成了小有名气的“猫村”,200多只猫咪生活在这里。
这是猫村供销社门口(周合伟供图)
6年前,东坪村的几十户居民离开教育医疗不便的偏僻小村,集中迁至镇上。村里的大多数猫咪没有被带走,它们和周合伟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猫村的故事就此展开。
画着猫咪的缸(新华社记者任军摄)
缘起
2019年一个阳光很好的秋日下午,空气中透着一些暖意,40岁的周合伟遇到了正在拣豆子的东坪村老人,拉起了家常。
“豆子真不错,卖吗?”
“卖的,不过以后就没有了,入冬就要搬到楼房里住了。”
“喵呜……”不远处的猫仿佛听见了对话,叫了两声。循声望去,两只猫正趴在大筐里晒太阳。
“搬走了,猫怎么办?”
猫村猫咪(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猫啊,只能留在这里,带不走,也是没办法……”
周合伟来自隔壁村,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在深圳当过设计师,也曾在景德镇当过“景漂”。遇到这位老人时,周合伟正在大山里办公益画室,免费教村民画画。
猫村村长周合伟。(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人搬走了,鸡鸭鹅、牛马羊都卖了,村子空了,只剩猫咪四处游荡……周合伟回忆。
不忍心猫咪自生自灭,曾养过两只猫的周合伟向乡里干部提议,辟出一间闲置房屋收留这些猫咪。很快,这个建议得到采纳。
艺术家收留猫的消息不胫而走,四邻八乡的村民将无法带走的猫送来这里。
从十几只到几十只,一间房不够用,周合伟有了个更大胆的主意:在太行山的荒村里造一个猫村!
猫村标语(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村建
周合伟办画室积累了好口碑,他打造猫村的想法也得到了县里的支持。县政府决定,22处闲置院落都由他统一改造,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猫村建设。
清理河道、铺设青石板路、修补墙面、加固房梁;修建猫咪栖息的小房子、猫窝、猫爬架……周合伟找来好友,一头扎进猫村,他也成了众人口中的“猫村村长”。
这是“猫村公约”(新华社记者任军摄)
除了进行房屋翻新和“适猫化改造”,猫村最大的特色便是“艺术范儿”。
墙壁、房门、窗户、石头、水缸、小桥,到处画满了色彩大胆、童趣十足的猫咪。这些作品不少出自“村长”的徒弟“狗小”,在他的笔下,猫时而是披着披风的英雄,时而是守卫家园的门神……
猫村秋千。(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狗小”今年50多岁,是位聋哑人,视力也不好,戴着啤酒瓶底厚的眼镜。6年前,在周合伟开办的公益画室,“狗小”第一次拿起画笔便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几年来,师徒二人一起用画作装饰猫村,举办猫村艺术节,让村子的每个角落充满艺术气息。
猫村火了!2022年,猫村在社交媒体的流量激增,不少爱猫人士慕名而来。去年,猫村接待了全国5万多名访客。
“狗小”在作画(周合伟供图)
在这里,每位游客需交10元猫村基础维护费,并遵守《猫村公约》,如不私自投喂猫咪、不带大型狗进村、随手带走垃圾等。
变化随之而来——
“狗小”的画作被游客买走,他从曾经的困难户变为自食其力的画家;筹备多年的猫村供销社开始营业,周边村民带来的土蜂蜜、核桃油被游客一扫而空……
“狗小”和他的墙画(周合伟供图)
“我们照顾了猫,猫又带旺了村,反哺了我们和周围的村民。”周合伟说。
猫村的一处民居,写着“猫村中国”四个大字(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共生
猫村动物医院快开张了,好心人送来了灭菌锅和疫苗;在“村超”河北赛区,猫村玩偶作为啦啦队员登场;养了五个月的鸡下蛋了;摆布俩月的喇叭花开了……猫村的一点一滴,周合伟都记录下来。
最近让周合伟念叨最多的,是村口的“猫王公园”建成了。它以雄霸猫村六年、今年春天离世的橘猫命名。公园不大,除了几棵树、几块大石头,还有象棋桌、吊床等。
这是位于猫村村口的“猫王公园”(周合伟供图)
“过去六年,猫王陪我们一起改造村子、直播筹粮、迎接游客。”周合伟说,“我们想念猫王,连同‘奶妈大龙’‘门神二狗子’以及那些去往天堂的精灵们。”
从前威风的猫老大不在了,如今猫村的猫咪少了几分好斗,多了几分恣意山林的闲情逸致。
猫村猫咪(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看!石头上晒背的“老黑”气定神闲,追着小狐狸满地跑的“大黄”活泼爽气,黏人的“小白”躺在游客腿上……
每每被城里游客问到,为什么不给猫洗澡、剪指甲?周合伟都会耐心解释:“在猫村,猫不是宠物,它们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和人是平等的伴生关系。”
猫村一角(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猫村需要适度的商业化维持运转,但我们并不想把它变成传统的景区,而是希望打造一个动物友好的社群。”周合伟说。
“爱、接纳、悲悯、人与动物相依存,这是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在猫村公众号上,周合伟这样写道。
责编:周秋红
一审:姚茜琼
二审:陈永刚
三审:赵雨杉
来源:半月谈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