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人报 2025-08-15 11:43:58
8月12日晚9点,怀化市工人文化宫剪纸教室灯火通明。剪刀游走,红纸翻飞,学员们在闭馆提醒中恋恋不舍离去——这是市总工会公益“职工夜校”开课月余的常态。自7月14日首期开课,这方灯火已成怀化独特的求知风景。
免费夜校
引爆学习潮的“工会密码”
7月10日,怀化市总工会官微报名通道开启仅两分钟,“手机摄影”课30个名额瞬间告罄。“太快了!”该市农业农村局工会主席李容指尖悬停屏幕前惊呼。刷新页面时,她只得转向抢下“家庭营养官”课程名额。当天,200个公益课名额被一抢而空,后台甚至需清理重复报名者。
这波“抢课潮”背后,是怀化市总工会精准施策的结果。市总实行需求双轨扫描,紧贴职工需求痛点,课程设置“刚柔并济”:既瞄准AI办公、手机摄影等提升职业竞争力的“硬技能”,也覆盖书法、剪纸、健康管理等满足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软需求”。服务上更实行闭环设计。“根据全国总工会对文化宫‘两性两化’要求,我们突出服务性和公益性,职工无需支付学费(市面同类课程单节均价超50元)。”怀化市总工会女工部、市工人文化宫负责人殷悦介绍,市总不仅提供专业教室,优化Wi-Fi等硬件,还为剪纸班学员提前备齐工具。
晚上,怀化市工人文化宫一楼的“乐之书店”灯火温柔。来自市图书馆的一位学员,将孩子安排在书店“职工子女自习区”写暑假作业。她为孩子理了理书包带:“乖,写完作业可以看会儿书,妈妈下课后就过来接你。”这位营养课学员转身匆匆上楼。这一贴心配套解决了学员“带娃上课”的后顾之忧。
怀化市总还实行资源严选机制,提前4个月精心筹备,从20余类课程中筛选出7门“爆款”,招募讲师时明确要求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影响力,确保课程质量。
技能转化
点亮工作生活“新图景”
每周三晚7点半,怀化市工人文化宫三楼准时化为技能赋能场域,改变悄然发生。播音主持教室内,怀化市宏宇小学老师刘佳秀挺直脊背,跟随老师练习气息。“吸气——沉丹田——”。两节课后,她惊喜发现课堂发声显著改善:“现在给学生念评语都更有穿透力,沉睡的师范技能被激活了。”
在“家庭营养官”课堂上,讲师李卫蓉一句“一碗白粥升糖快过可乐”颠覆了学员认知。学员李容飞速记笔记。课后,她按所学为母亲定制控糖方案初见成效,更将“慢升糖搭配法”融入日常,助母亲稳定血糖。
怀化市某企业HR学员将“AI赋能HR培训”所学投入实践:用AI生成岗位需求描述节省60%文案时间,分析绩效数据优化激励方案,显著提升效率。夜校的灯火,正切实照亮职工工作与生活的“新赛道”。
打造职工终身学习型“工会样本”
晚9点闭馆,殷悦手持反馈表记录学员心声:“增开高阶播音主持课”“延长营养课时”等建议高频出现。这波热潮,已超越技能本身,成为职工“褪班味”、重建生活秩序的标志塔。
基于学员反馈,怀化市总工会探索构建长效服务机制,动态迭代课程。目前,职工夜校二期蓝图已在勾勒:中秋非遗汉服体验、职场高效阅读、家庭收纳魔法等跨界课程蓄势待发,尝试“AI设计+非遗工艺”融合创新。
职工夜校的开办,使怀化市工人文化宫实现“日+夜”双模式运营:白天文体活动,夜晚转型学习中心,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
“职工夜校是工会践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切口。”怀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周燕说,“其生命力在于精准匹配新时代劳动者发展需求。免费不意味低质,公益更需要匠心。”市总致力于将夜校打造为职工终身学习的“枢纽站”,让科技与传统碰撞,职场精英与非遗匠人同桌共学,持续为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注入源头活水。
当文化宫灯火渐次熄灭,融入城市夜色,怀化工会在职工心中点燃的那盏求知之灯,却愈发明亮。这灯光,映照着工会组织从“福利供给者”向“素质提升引领者”的转型之路,也为新时代职工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怀化样本”。
责编:陈丽丹
一审:陈丽丹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工人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