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璐茜 段福艳 左皓月 蒸湘区融媒体中心 2025-08-15 09:50:1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曾璐茜 段福艳 左皓月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民生大计。
近年来,衡阳市蒸湘区积极响应全市养老工作部署,将养老服务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通过丰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类型、开展上门服务等一系列举措,让辖区内的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让群众幸福晚年可感可触 。
把“安心护”送进家门
“李爷爷,这个按摩力度可以吗?”“身体感觉怎么样了?”
“最近有没有多走动啊?最近看您的气色都变好了嘞!”……
定期上门服务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李雪桃一边贴心地询问李爷爷状况,一边打扫卫生,给李爷爷整理、清洗衣服,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为李爷爷老伴减轻了不少负担。
今年77岁的李爷爷患脑梗已有4年多,因腿脚不便,子女在外地难得陪伴,是该养老机构的上门服务对象。李雪桃每月上门两次,除了做家务,还会陪他唠唠家常,讲讲社区里的新鲜事,给李爷爷和老伴平淡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特别好,很耐心细致地照顾我,他们真的就像我亲生的子女一样。”李爷爷的脸上满是笑意。
▲图为蒸湘区汉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正在为老人按摩
据了解,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落地,蒸湘区以“政府购买+运营补贴”运作模式,引进汉瑞、悦享、颐兴、风飞扬等养老机构承建镇(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并组建由医护、家政、社工、义工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复合型服务团队,为困难老年人开展“六助”(助餐、助浴、助行、助洁、助购、助医)服务,工作人员每月至少完成上门服务2次。
今年以来,已为1000余名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1万余次。
把“省心饭”端上餐桌
中午12点,蒸湘区学院路社区“长者食堂”内菜香四溢:餐台上摆着木耳炒鸡、小炒肉、洋葱炒蛋、玉米排骨汤……
食堂内几乎座无虚席,工作人员细心地打好饭菜,送到每一位老人的面前,并配上一份当季水果,保证就餐老人的营养跟得上。
放眼望去,食堂干净整洁,同时配备了空调、风扇和饮水设备,为老人们提供了十分舒适的就餐环境,就餐标准也清晰可见:60至69岁10元,70至79岁9元,80岁以上和低保老人只要8元,特别困难和残疾老人免费。
65岁的冯大叔是这里的常客,根据食堂“爱心套餐”的标准,他每餐只需要实付8元。“这饭菜比家里做得香,还便宜!一个人在家做饭有点费劲,在这儿天天能吃热乎的。”冯大叔边吃边说,脸上挂满笑容。
▲图为社区老人正在“长者食堂”就餐
截至目前,蒸湘区已在蒸湘街道、呆鹰岭镇等地建起8个“长者食堂”和助餐点,通过发放一次性建设补贴和相应的运营补贴,吸引了诸多专业养老服务企业与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在场地筹备方面,部分社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牵头整合各方资源,免费为食堂筹建提供宽敞明亮、卫生整洁的场地。
如蒸湘区阳辉桥社区的“长者食堂”环境温馨舒适,能同时满足60余人就餐。对于辖区内高龄、失能、独居等老年人群行动不便,部分“长者食堂”还为他们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为了让老年人吃得实惠、吃得健康,蒸湘区还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要求各“长者食堂”做到明厨亮灶。相关部门定期对食堂的食材采购、加工制作、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切实保障老年人 “舌尖上的安全”。
把“暖心能”注入社区
学院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康复理疗室里,艾灸的温热香气弥漫,按摩师贺宇正用手肘给李女士按压腰部,力道均匀沉稳。“小贺这手法,比医院的理疗师还舒服,按完腰一点都不僵了!”李女士感叹道。
谁能想到,残疾人贺宇曾是社区的困难人群服务对象?“那时候我觉得这辈子完了,是社区和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劝我学门手艺,我才开始系统学习中医康复。”贺宇说。
如今,他不仅靠手艺站稳了脚跟,还重新回到养老中心服务他人,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
▲图为残疾人按摩师贺宇正在为居民进行理疗
在蒸湘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的场所,更是老年人和困难人群的“港湾”,这里有家政、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营养膳食六大类服务,不管是生活困难人员,还是需要照料的独居老人,都可以感受到关心与温暖。
从上门服务的“及时雨”,到长者食堂的“家常菜”,再到社区中心的“康复课”,蒸湘区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嵌入式养老服务扎得更深、走得更远。这稳稳的幸福,正是最动人的民生答卷。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蒸湘区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