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中国行⑯丨长江边,听两位楚狂人千年对话

易禹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5 07:01:32

(此文刊载于8月15日《湖南日报》06版。)

他青年仗剑远游,中年求索蹉跎,62岁赋歌而终,一生豪情和壮丽诗行,赠予长江。

他生于江北,35岁统领水师,30载风里浪里,六次辞官,一生爱恨,长江铭记。

“我本楚狂人”,相隔千年,他们终在长江边相会。

2025年夏,在“万里长江第一矶”采石矶,我们寻一座楼,读一副联,走近诗仙李白和“雪帅”彭玉麟。

江心捉月处,名将拜诗仙

翠螺出大江,绝壁临巨川。

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长江滚滚而来,一路奔流向海。

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

仲夏,穿过一道拱门,我们站在太白楼前。“诗冠盛唐”匾低调地隐在檐下,马鞍山市著名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曹化根先生,吟出了晚清名将彭玉麟所撰的楹联:

此处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

江心曾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我们听到了一位将军的豪迈和铁粉对偶像的谦卑。

“好联!”六月的阳光下,曹化根略显兴奋,“上下联共四句,没有一字提李白,但每一句都和李白相关。”

马鞍山太白楼。

上联起句“此处莫题诗”,和李白生前身后都有关。李白狂傲一世,但相传在黄鹤楼看了崔颢题诗,当场搁笔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是李白自己的“莫题诗”。而晚明诗人梅之焕游览采石矶,写诗讽刺一众题诗者:采石江边一堆土(指李白衣冠冢),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是后人面对诗仙的“莫题诗”。

“谁个敢为学士敌”,李白42岁的时候,奉诏进京供奉翰林(俗称翰林学士)。唐玄宗初见李白,“降辇步迎,如见绮皓(商山四皓)”。试问谁人的才华能与李白匹敌?这个上联,自问自答,把李白“千古独步”的极高诗才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大鹏展翅雕像。

下联起句“江心曾捉月”,最早见于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而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一诗:“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信今何如。”首将“骑鲸”与李白形象结合,这个传说经过宋诗之祖梅尧臣的宣扬家喻户晓。日本当代著名李白研究专家松浦友久论文专述,“跳江捉月,骑鲸升天”这个神奇浪漫的传说,极为符合李白的诗歌风格、性格气质、人格精神。

“我来甘拜酒仙狂”,李白斗酒诗百篇,“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诗仙亦酒仙。彭玉麟和李白悬隔千年,但心意相通,灵魂共舞,堪称异代知己!

“简简单单24字,生动精准概括了李白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元素:诗、酒、月,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贡献。”曹化根称赞,这是一副能流传久远的好联。

异代楚狂人,同燃家国血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公元738年的秋天,李白在采石矶,渴望得遇如东晋谢尚将军般的伯乐。他怎会想到,千余年后,有一位将军为他修了一座楼?

前楼后祠的太白楼,原名谪仙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几经兴毁,今楼由长江水师统领彭玉麟于1877年捐资修建,他的水师提督署就设在离采石矶10余公里的当涂城。

李白祠。

拾级而上,步步皆景,其设计之精妙,恰如现代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所赞:“楼阁掩映,廊楯周接,上下通连,左右顾盼……”

“出资人、设计者、施工人都是湖南人。”曹化根熟识太白楼的每一个角落和它的历史。他领我们至二楼,观“风月江天贮一楼”之景,指点白墙琉璃瓦、葫芦金属戟、鳌鱼飞翘等湖南特色。

太白楼处处可见湖南建筑特色。

这是铁粉对偶像的致敬,彭玉麟多次深情呼唤李白。

1868年冬,彭玉麟登泰山,题联: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1883年,他统筹中法战争,在广州镇海楼写下一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李白和彭玉麟,一个纵酒斗诗,跳江捉月,但愿长醉不复醒,何等潇洒豪迈;一个“草笠短衣,日与水勇、舵工驰逐于巨风恶浪之上”,人生艰苦卓绝。一个学纵横术而不得施展;一个六辞高官“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

两人千差万别,为何都称“我本楚狂人”?

曹化根笑而作答: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诗里的楚狂人,指楚国隐士接舆,他用楚狂人笑孔丘来表达自己得不到时代赏识的愤懑,李白的狂是“天子呼来不上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晚清第一廉吏彭玉麟原籍湖南,生于安庆,是真正的楚人,他的狂是“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救人心”。

谪仙园里的清风亭。

青年李白就立志“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50岁,单枪匹马北探幽州大营;61岁,年迈病弱仍欲投军报国。而彭玉麟一生布衣本色,不爱权不爱钱,年近七旬,还以咯血之躯抗击法军,去世后朝廷谥号“刚直”。

“爱国是李白和彭玉麟共同的精神底色。”曹化根语调铿锵。

事了拂衣去,声名千秋传

夕阳下,长江波光粼粼,平静奔流。

采石矶捉月台尚在,而20公里外的当涂谷家村,李白墓坐落于此,与偶像南齐诗人谢朓结成“异代芳邻”。

唐名贤李太白之墓,墓碑相传为杜甫手书。

“唐名贤李太白之墓”高两米,圆形的墓冢上芳草萋萋,墓前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酒。58岁的谷常新已在此守墓40载。他告诉我们,李白晚年游历马鞍山时与谷家先祖谷兰馨结为好友,因倾慕谢朓,希望死后能葬于青山(谢公山)。谷兰馨给他的后代留下一句话:“李白身后可葬青山谷家,此诺永世不变。”

千年时光过,兴亡多少事。“一诺千年”的承诺,让谷常新成了李白墓第49代守墓人。他守着岁月,守着李白墓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园扩展成了李白文化园,举办了36届中国李白诗歌节,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举杯邀李白,种下谪仙林。

李白墓第49代守墓人谷常新。

眼前只是一座墓吗?分明有一种精神如青山恒久,如青山河长流不歇。

“今天,我们弘扬李白文化,要在爱国精神的统领下,弘扬其精髓:高度自信,追求自由,塑造自我,热爱自然。”曹化根解读——

李白是中国人自信励志的标杆。他自比大鹏,可“扶摇直上九万里”;虽处处碰壁,却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赐金还山仍壮志凌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一生追求自由平等。他不为天子权贵折腰,却为山野村夫写诗,千古名作《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长篇歌行,均为纵情抒怀的自由体;

李白的IP有民间塑造和文本塑造,但他的自我塑造当居首功。“李白乘舟将欲行”“我有万古宅”“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突出自我,表现自我,从不掩饰;

李白还是中国山水的最佳代言人。有人统计,李白一生游历过18个省份、206个州县,登过80多座高山,蹚过60余条江河、20多个湖潭,他的诗歌和传说,成就了华夏大地上众多的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白仗剑雕像。

俱往矣。

762年,李白在长江边“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1890年,以寒士始的彭玉麟在湘江边以寒士终。

跨越千年,两位楚狂人完成了名垂千古的精神对话。21世纪,人们与他们的对话仍在精彩延续……

【记者手记】月夜,他们在江心对饮

易禹琳

夕阳将落,采石矶密林里不见天日。

人声远去,索道、栈道均在修缮,更显孤寂。

经过李白的衣冠冢,一串足音响起,那是白居易、刘禹锡、杜牧、苏轼、曾巩、王安石、陆游、杨万里、文天祥……他们从唐宋诗篇中走来,刚在太白楼侧的系缆石前停舟登岸。

月出。天际,长江上幻化出一片孤帆,接着是长江水师的艨艟巨舰。渐近,李白和彭玉麟共舟畅饮。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羡慕彭玉麟手握大权,征战杀敌,悲叹自己一生未立寸功。彭玉麟感谢李白,是他那些浪漫的诗歌支撑了他艰苦的江上生活,他数次有跃入江心捉月的冲动,画十万梅花也唤不回梅姑……

长江在奔流。他们唯愿天下太平、国富民安的对谈,在这条江上行过的千古风流人物都听到了。

我悄悄下山。月色如水,太白楼里,彭玉麟的梅花碑暗香浮动,李白仗剑天涯的雕像仿佛在笑……

点评嘉宾:曹化根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著名历史文化研究专家、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

中国楹联学会 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陈永刚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易禹琳 吴武林

摄影摄像/傅聪

视频出镜/张嘉诗

剪辑/戴钺

设计/陈青青

责编:颜青

一审:陈永刚

二审:赵雨杉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