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3 17:15:01
作者:段晓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发展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这一系列论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勾勒了蓝图。涟源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域,必须立足实际,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争资争项、园区建设、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一、深刻认识“五大抓手”对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争资争项、园区建设、营商环境五大抓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项目建设是“生命线”,争得来资金和政策是前提,建得好项目、促进得了发展是根本。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扩大投资、带动就业的重中之重,是拼经济、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的关键之关键,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大项目好项目。
招商引资是硬支撑,是助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抓招商引资就是抓经济发展,只有千方百计促进资本、技术、项目的有效集聚,才能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争资争项是源头活水,争资金就是争发展资源,争政策就是争发展机遇,争项目就是争发展潜力。争资争项是积极融入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获取政策红利和资源倾斜的关键路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园区建设是主阵地,是县域经济发展最集中、最直观的体现,是招商引资的主载体,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是产业发展聚链成群的重要平台。加强园区建设有利于促进政策、产业、服务协同,更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润物细无声,须臾不可或缺。县域经济的比拼归根结底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
二、准确把握“五大抓手”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县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涟源坚持“稳中求进、实干争先”的总基调,着力优化“四个环境”,以抓实“五大重要抓手”为契机,立足实际谋突破,“一区三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强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落地落效,产业发展结构更加优化、路径更加清晰,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幸福底色更加鲜明、民生答卷更有温度。尽管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客观分析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须破解。
一是项目建设力度不大,谋划推进动力不强、方法不多、主动性不够。一些重点项目往往受制于先期工作和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进缓慢,甚至有的项目“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能做到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服务,最终导致项目“流产”。
二是招商引资的势头不足,招商的方式传统单一、渠道不够畅通、服务水平不优,项目落地率、贡献率不高,引进的大企业、优质企业不多,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实效性不强。
三是争资争项的积极性不高,与上级部门缺乏密切沟通,对政策精神理解不透、对项目申报方向把握不准。“争”的信心决心不足、“谋”的思路眼界不宽、“跑”的能力水平不足。
四是园区建设有短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功能配套不健全不完善,要素保障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主导产业大而不强、高新技术产值比例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没达到理想状态。
五是营商环境不够优化,办事服务不够高效,部分事项审批流程复杂且周期较长,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的时效性不强,涉企执法不够规范,乱检查、乱摊派、乱伸手的行为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爱商重商、扶商亲商”的浓厚氛围。
三、突出“五大重要抓手”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任何工作抓与不抓、早抓与晚抓、抓得紧与抓得松结果大不一样,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涟源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用好用活“五大抓手”,坚持早抓、用力抓、持续抓,把各方积极因素转化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行动力。
一是提升招商引资的效力、效率、效果。聚焦“一区三基地”战略定位,围绕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军民融合、新材料新能源、建筑、生物医药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挥好“涟商”这个特色资源,全力做实以商招商、产业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的效力;聚焦投资促进、园区经济合作两支招商队伍的作用发挥,积极探索驻点招商、平台招商等新模式,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效率;聚焦招商引资全流程、全过程管理,切实强化谋划项目、在谈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的跟踪对接,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和项目服务,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堵点、卡点问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效果。
二是全力打好争资争项主动仗。做好“提前量”,打好“主动仗”,吃透国省政策,大力发扬“拼抢实”作风,构建专人争跑、全员助力的工作格局,紧跟政策导向谋项目、争资金,加大“跑部进京”的力度和频次,做到“嘴勤、腿快、心诚”,让更多的项目挤进中央或省、市投资“盘子”,积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来源头活水。特别是当前要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切实谋划申报一批前瞻性强、利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努力抢抓政策机遇,把“想干又难干的事”变成“能干且可预期的事”。
三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以产业项目、生态项目、基建项目、民生项目为重点,及时、科学做好重点项目推进计划,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的总量;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和“一项目一专班”工作要求,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安全监管、资金监管、进度监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提质、提效;发挥好项目谋划推进专班、重点项目事务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因事施策开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全链条抓好项目征拆、审批、实施等各项工作,推动形成大干快上、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以多点开花的工作格局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着力推进“五好”园区建设。科学规划精准定位,锚定国家高新区创建目标,按照一主一特的发展思路,以专用设备制造为主导,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全力打造竞争力强劲、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坚持项目扩规与园区拓展相结合,扎实推进调区扩区和化工产业园新设工作,通过项目、产业、园区同提升、同发展,构建和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优化政务服务、商业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不断提升园区的要素集聚度和对外吸引力。
五是培育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大力推广“湘易办”“娄底营商码”,最大限度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让办事服务更高效;深入开展“送解优”和“助企纾困扩能招商”专项行动,及时落实惠企政策,尽最大可能兑现既有承诺,让市场主体更满意;持续开展涉企执法专项整治,严格执行“亮码入企”制度,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让权力运行更阳光;以“涟商园区行”“涟商大会”“涟商请上座”等活动为载体,构建多层次政企交流平台,大力推动“引老乡、回家乡、建故乡”,让重商氛围更浓厚。
(作者系中共涟源市委书记)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