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8-19 16:27:00
我一位朋友老家在农村,他母亲80岁了,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入冬前,我和朋友一起回他老家看望他的母亲。老人慈眉善目,耳聪目明,看上去一点不像80岁的年纪。
中午,老人执意让我吃她做的家常饭。“我做的饭,用现在时髦的话说,绝对的绿色纯天然。”老人与时俱进,说话风趣,逗得我哈哈大笑。“大妈,我是怕累着您!”“放心吧!大妈累不着。”
随后,端上桌的是“四菜一汤”:家熬南瓜、豆腐炖白菜、大葱炒鸡蛋、青椒土豆丝,汤是南瓜小米粥。其中,南瓜、白菜、大葱、青椒都是大妈小院里种的。还有大妈亲自蒸的白面加玉米面(两面发)大馒头。说实在的,那顿饭是我吃得最饱的一次,绝对的纯正家乡味道。
饭后,我与老人聊天,说着说着就聊到她老人家身体硬朗的话题上了。老人爽朗地笑着说:“大妈是个心里不装事的人,在吃上特别简单。平时儿子买回鱼呀,肉的,我还享受不了,就爱吃个粗茶淡饭和自己种的瓜菜。”大妈说,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啥事都不愿意麻烦人,能自己干的都自己干。
说着,大妈领着我来到院子里。只见不大的院子里有几垄修得整整齐齐的菜畦,南瓜和白菜都已收获。“这里就是我的‘菜蓝子’。没事我就侍奉这些瓜菜,有时还和它们瞎聊天哪!”大妈说着像个孩子似地哈哈笑起来。
朋友说,母亲每年会把多余的瓜菜储藏在另一间屋子里,这些菜能从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朋友还说,他母亲最爱吃的就是南瓜。不是熬南瓜,就是蒸南瓜,或者煮小米南瓜粥,有时还蒸南瓜馅包子。
像大妈这样,很多农村老人都是这样过日子的,他们秉承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规律。尽管粗茶淡饭,劳动强度还大,但很多人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这非常值得我们,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学习和借鉴。《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就是肥甘厚味的食物吃多了,增加人生疔疮和大病的几率。《内经》中还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应以谷物为主,而水果、肉类和蔬菜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如此看来,25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懂得粗茶淡饭养人的道理了。但如今,我们这些现代人却偏偏爱大快朵颐,这样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使很多人大腹便便,并成为“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后备军,同时也是脑梗、心梗的潜伏者。而朋友母亲的健康生活方式给了我们很有益的启示:心态平和+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健康幸福。
北京 刘金江 实习编辑 荣福泉
责编:刘依
一审:刘依
二审:谢峰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