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3 09:43:0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石志贵
近期的湖南,高温又多雨,蚊虫也变得异常活跃。由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的基孔肯雅热,正处于高发风险期,妇女和儿童作为特殊群体,更需加强防范。
基孔肯雅热病毒通过蚊虫叮咬感染人体,潜伏期为1-12天。感染后,患者会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还会出现全身关节剧烈疼痛,尤其是手腕、脚踝等小关节。部分人还会伴随皮疹、头痛和肌肉酸痛。与普通感冒不同,这种关节痛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生活。更让人担忧的是,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可应对。
湖南省疾控中心提示,白纹伊蚊在我省分布广泛,近期邻省广东已出现本地聚集性疫情。暑期人员流动频繁,我省输入风险显著增加,妇幼人群需格外注意。
孕妇感染风险高 防护措施要到位
孕妇感染基孔肯雅热,面临两大威胁。一方面,围产期感染可能导致49%的新生儿受病毒侵袭,引发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另一方面,持续高热可能刺激宫缩,增加早产风险,血小板减少还可能导致分娩时出血风险上升。
因此,孕妇要避免前往蚊虫密集区域,外出时穿长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DEET≤30%)的安全驱蚊剂,同时配合蚊帐防护。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症状,要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妊娠情况,退热镇痛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布洛芬等药物。
儿童感染易误诊 护理要点记心间
儿童感染基孔肯雅热,症状隐匿,容易误诊。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哭闹、拒奶、嗜睡,体温超过39℃时,还需警惕高热惊厥。而且,约80%的儿童在发热后2-5天会出现全身斑丘疹,部分伴随瘙痒。
家庭护理时,家长要每2小时给发热儿童监测体温,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配合退热药物,切记避免酒精擦浴。同时,要保持孩子皮肤清洁,修剪指甲防止抓挠,皮疹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若孩子出现持续呕吐、手脚冰凉、意识模糊等情况,要立即前往儿童发热门诊。
科学防蚊有妙招 多道防线保安全
防蚊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可构建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源头灭蚊。家庭每周要彻底清理花盆托盘、水桶、空调接水盘等积水容器,水培植物每3天换一次水,闲置容器倒置存放。社区方面,物业、居委会要定期疏通排水沟,清除绿化带、地下室等卫生死角,还可投放食蚊鱼控制小型水景蚊虫孳生。
第二道防线是物理防护。居家时安装纱窗、纱门,夜间使用蚊帐,尤其是儿童床。孕妇卧室避免使用化学蚊香,可选择电蚊香液。外出时,清晨7-9点、傍晚4-6点是蚊虫活跃时段,尽量不要带儿童去草丛、树荫处;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儿童可佩戴防蚊手环。
第三道防线是合理使用驱蚊产品。成人适用含避蚊胺(DEET 10%-30%)、派卡瑞丁的驱蚊液,均匀喷洒于暴露皮肤,每4小时补涂一次。儿童则要选择含驱蚊酯(IR3535)的温和配方,2个月以上婴儿可局部使用,避开眼、口、手等部位,回家后及时清洗。
及时就医莫迟疑 鉴别诊断很重要
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即就医:发热伴关节剧痛、皮疹,尤其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儿童持续高热超24小时、出现抽搐或精神萎靡;孕妇出现宫缩、胎动异常或出血倾向。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症状相似,但前者关节痛更剧烈且无出血倾向(如鼻衄、皮肤瘀斑),需通过核酸检测区分。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是否去过蚊虫密集区域”,以免延误诊断。
防控提示:无疫苗,防叮咬是关键!
(本文数据来源:湖南省疾控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