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室⑩丨AI赋能教育:在青春赛道上开辟未来疆域

  科教新报   2025-08-13 09:09:53

全球首个中学生AI应用与创新学术活动在京启动84日,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拉开帷幕,来自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77支代表队共同开启这场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探索之旅。

据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

当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带着AI创意齐聚北京,当工业机器人在中学生算法指令下启动未来工厂的实操任务,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的落地,不仅是一场跨国界的青春智慧对话,更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已进入深度实践阶段——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正以开放姿态搭建青少年AI创新的试验场,让智能科技真正成为赋能成长、塑造未来的教育新基建。

此次 IOAI 的鲜明特质,在于突破了传统科技竞赛的纸面创新。首创的实机部署挑战,将算法设计与工业场景无缝衔接,让青少年在调试代码、优化流程的过程中,既掌握了 AI技术的硬技能,更领悟了技术服务生活的本质逻辑。这种问题导向创新设计实践验证的闭环培养,是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中以数字化开辟教育新赛道要求的生动回应。

北京十一学校的会场内外,折射出全球AI教育的两大趋势:一方面,低龄化延伸已成共识。海淀区率先试点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通过专业师资培训+高校课程开发的双轮驱动,将AI思维培养嵌入青少年心智成长关键期,避免技术异化为替代思考的工具;另一方面,国际化拓展势不可挡。当各国学生发挥创意,同场竞技,技术创新已超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青春力量。

IOAI落地中国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学术活动的举办。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在政策层面,国家对AI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要基础教育阶段构建普及兴趣专长的金字塔式培养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智能时代的脉搏;在实践层面,海淀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三者缺一不可。

当北京成为全球青少年AI创新的汇聚点,这场跨越5000公里的青春之约,早已超越了竞技本身。它既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展示着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更是一次全球教育理念的碰撞——在智能时代,如何让技术回归教育本质,让创新服务人类福祉,需要各国携手探索。

站在教育变革的十字路口,IOAI的启示清晰而深刻: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深刻革命。当更多青少年能以AI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属于未来的答案,教育的疆域必将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开辟出无限可能。


策划:黄维

摄制:龙力

主持:李欣鸽(实习)

撰稿:李柯昕(实习)

编辑:彭静

支持单位: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理工大学


相关阅读:

教育观察室①|福耀科技大学为何成为高分考生新宠

教育观察室②|以爱与责任为笔,绘就乡村教育新画卷

教育观察室③|大学生上技师班,何以技能护航未来?

教育观察室④|起点何曾限远方

教育观察室⑤|残疾学生的力量需要被看见

教育观察室⑥|让违规补习班无处遁形

教育观察室⑦|“三年专硕”如何避免沦为“三年焦虑”

教育观察室⑧|“薪火”赴远山,沃土正青春

教育观察室⑨|“小手表”也需要“大监管”

责编:彭静

一审:胡荧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