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8-12 17:45:16
近年来,功能日益丰富的儿童电话手表在市场上快速普及,然而,在技术不断“加码”的同时,过度娱乐化、社交泛滥、诱导消费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围绕这款“腕上神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与多方协同,构建真正“儿童友好”的数字生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作为回应,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释放出强化监管的积极信号。
(据中工网)
该草案聚焦儿童使用场景的特殊风险,首次为儿童智能手表领域确立了系统、统一的技术安全底线:明确电池部件的严格规范、加强信息与隐私保护、设定防沉迷限制、保障定位等核心功能可靠性,并对支付操作加以限制。这些具体条款的设定,将多个关键维度纳入了一体化框架,清晰地勾勒出“大监管”的边界与重心。而这条底线,并不只是“防护线”,更是未来行业跃升的“起跑线”。
这份刚性规范的价值,远不止于对现实关切作出及时回应,更在于为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规范基石。它不仅为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提供了清晰有力的标尺,更将推动企业把“安全至上”内化为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与起点,引导市场竞争重心从浅层的“功能堆砌”跃迁至“安全可靠、体验优化”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尤为关键的是,这一标准框架的建立,还将为未来探索儿童电子手表功能分级、动态评估等更精细化、智能化的监管举措提供稳固支点,为构建儿童数字权益保障体系打下长效根基。
需要明确的是,“大监管”绝非政府的“独角戏”,而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谱写的“协奏曲”。企业应以国家标准为基准线、以更高标准为追求,在产品设计中勇于做“减法”、持续做“优化”,让安全基因深植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家长应在享受标准带来基础保障的同时,积极履行监护责任,与孩子共同制定使用规则并落实监督,加强沟通引导,丰富线下亲子互动,避免孩子过度依赖或沉迷。社会各界则应发挥监督与支持作用,媒体加强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普及,消费者组织和学校及时发现并反馈不合规产品或不良现象。多方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关注和守护儿童数字权益的良好氛围。
小小手表,承载着安全的重托,牵系着孩子的未来。推动《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与严格执行,正是以“大监管”的格局与力度,为孩子系牢腕间那条至关重要的“安全带”。从守护孩子的安全,到呵护他们的数字成长空间,唯有技术与监管同行,方能真正托举起童年的安心与自由。
策划:黄维
摄制:龙力
主持:李欣鸽(实习)
撰稿:顾文思怡(实习)
编辑:董以良 喻思恩(实习)
支持单位: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理工大学
相关阅读:
教育观察室①|福耀科技大学为何成为高分考生新宠
教育观察室②|以爱与责任为笔,绘就乡村教育新画卷
教育观察室③|大学生上技师班,何以技能护航未来?
教育观察室④|起点何曾限远方
教育观察室⑤|残疾学生的力量需要被看见
教育观察室⑥|让违规补习班无处遁形
教育观察室⑦|“三年专硕”如何避免沦为“三年焦虑”
教育观察室⑧|“薪火”赴远山,沃土正青春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彭静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