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2 17:45:0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亚 通讯员 陈蓉
夏日清晨,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居民沿着320国道晨练,望着两侧整齐的路灯感慨:“以前这条路黑灯瞎火,现在政府把实事办到了心坎上!”这一变化,源于雨湖区创新构建的 “三位一体” 民意直通体系,让群众呼声有回应、民生难题得解决。
以往民意征集机制存在渠道分散、效率低下、转化率不高等问题,部分民生诉求“上传下达”不畅,影响群众获得感,制约治理效能。“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雨湖区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人表示,为打通民意表达“最后一公里”,该区纵深推进走找想促“三听三问”,构建“高位推动、常态长效、多元参与”的 “三位一体”民意直通体系,形成“群众点题—政府解题—社会评题”闭环,高效响应民生诉求。
高位推动,领导领题破解民生难题
“320国道姜畲段夜间照明不足,已发多起事故,盼安装路灯。”这条姜畲镇政府收集的诉求,被列入雨湖区领导干部重点调研内容。由姜畲镇政府牵头,通过多部门协同,完成 135 盏路灯安装,让“隐患之路” 变 “光明大道”。
这得益于该区建立的“区级领导领题、部门联动解题”机制。该区要求县级领导聚焦发展瓶颈和民生难题,认领课题、深入调研,形成 “课题领办 — 问题清单 — 动态清零” 闭环。
“我们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领题来源,确保调研接地气、解民忧。”雨湖区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征集县处级领导调研课题 30 个、群众“金点子”77 条,推动200条调研发现问题限期办结,实现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销号一个”。
万楼街道万楼社区(原永红村、文昌村)部分居民长期受饮水问题困扰。区领导领题调研后,组织水务、农业农村、街道等部门协调,确定万楼社区(原永红村、文昌村)自来水工程项目方案。居民纷纷点赞:“这真是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常态长效,“扫码提建议”打通民意快车道
“扫下二维码就能提建议,太方便了!” 在雨湖区窑湾街道罗祖殿社区办事的王女士笑着说。
为便捷高效收集民意,雨湖区创新“扫码提建议”模式,在区直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办事大厅、宣传栏等显眼位置张贴二维码,实现全覆盖。群众扫码即可随时提建议,后台及时受理、转办、督办。
“这种方式打破时空限制,让群众足不出户参与社会治理。”雨湖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首批扫码征集的82条建议中,4项需高位推动的重点问题已提请区领导牵头,均取得阶段性成效。
针对新兴领域民生诉求,雨湖区开展专题征集,聚焦营商环境、新业态及新就业群体需求等,收集建议30 条,2条上报市级,28条转交办理。区里建立跟踪督办机制,定期调度、督办,及时回应民生诉求。
党建引领下,雨湖区依托党建指导员深入企业收集诉求,助力发展。湘雨果食品有限公司遇项目包装难题,党建指导员对接相关部门主动献计献策,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公司负责人感激道:“党建指导员是我们的‘贴心人’,有他们帮忙,发展底气更足了。”
多元参与,构建全域覆盖的征集网络
“以前觉得建议没用,现在政府不仅听还反馈,很受重视。”雨湖区居民张大爷说。
为拓宽征集渠道,雨湖区出台《人民建议征集及办理若干规定》,明确征集、转办、反馈等流程和责任,确保“件件有回音”。同时整合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等线上“云征集”渠道,设1个市级直报点、2个区级站点,聘多名特邀观察员,构建全域覆盖、多元参与的征集网络。
“特邀观察员来自各行各业,能从不同角度反映社情民意,为决策参考。”雨湖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深入基层群众,收集诸多有价值建议,不少转化为政策举措。
为提高办理质量,雨湖区建立“建议人回访 + 群众评议”机制。工作人员及时回访建议人了解满意度,邀请群众代表评议办理工作,结果作为评价相关单位的重要依据。这既增强建议人参与感,也倒逼单位提升效率和质量。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