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曼娜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1 10:00:17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夏曼娜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郴州市郴江小学的操场已跃动着生机。一个熟悉的身影总在此时出现——学校党总支书记阳军。他笑意盈盈地环顾着各处运动着的学生,目光温暖而专注。在主题党日活动中,他带头分享学习心得,用生动的语言点燃信仰之火;教师办公室里,他耐心倾听一线教师的建议,将关怀融入细节点滴。这日复一日的坚守与躬行,正是他“抓党建促发展,以真情暖人心”工作理念的生动写照,也是他深耕教育沃土二十七载的无声注脚。
觉知教育:从“教书匠”到“教育者”
1997年7月,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的憧憬,阳军迈出了教育生涯的第一步。最初的岁月,粉笔灰悄然染白了他的鬓角,也沉淀了他对“教书育人”的深刻理解。他很快意识到,传授知识仅是教育的起点,塑造灵魂、启迪智慧、温润生命才是其深邃的内核。这份“觉知”,促使他不断突破“教书匠”的局限,向“教育者”的境界迈进。他深耕教学,将枯燥的知识化为有趣的探索;他俯身倾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尚未找到钥匙的教育者”,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灯,在点滴中渗透德育。这份始于讲台的初心,如同微光,虽不耀眼,却坚定地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也为他日后掌舵一方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教育,终究是关于“人”的事业,需要用心感知,用情浸润。
领航郴江:做有温度的“阳光教育”
时光流转,从普通教师到教务主任、副校长,再到肩负起郴江小学这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老校的掌舵重任,阳军的角色在变,但他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与追寻始终如一。秉承郴江“诚信廉洁、人文宽和、幸福阳光”的办学理念,他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凝练为更有温度的“阳光教育”——让校园充满阳光般的温暖、活力和希望。在郴江小学,他首先擎起的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党建统领,固本强基铸校魂。
作为学校党总支书记,阳军深知方向明则步履坚。他坚持以党建为“根”,将理论学习内化为行动自觉,带头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党员教师筑牢信仰之基,确保办学方向不偏航。他以党建为“桥”,创新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渗透到课程改革、课堂建设、教师发展的血脉中。他更以党建为“源”,凝聚人心。坚持深入一线,每月数次与教师促膝谈心,倾听心声;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年级制度,倾力解决师生实际困难百余件。在他的引领下,党组织的关怀如阳光般洒遍校园,温暖人心,汇聚起推动“阳光教育”蓬勃发展的强大合力。
治校之道:在传承中创新
教育需要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坚守。面对郴江小学深厚的历史积淀,阳军没有选择颠覆,而是致力于在传承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激发活力。他的治校之道,体现在细微处见真章的管理智慧上:
深耕教学,教研提质创佳绩。他视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将教研教学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他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层次培训、高频次教学研讨、常态化公开课,磨砺教师专业能力;他优化课程设置,五育并举,开设丰富多元的兴趣课程,激发学生潜能;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向每一堂课要效益。这份耕耘,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始终位居全市小学教育第一方阵,连续多年获北湖区教学质量奖;10名教师获评区“十佳校长”“十佳班主任”“百佳教师”;多位教师在北湖区教学比武中屡获佳绩,其中,斩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
以生为本,细微之处见深情。“让每个孩子都站在舞台中央”“做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这是阳军不变的信条。他将“以生为本”的理念具象化,尤其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潜能生”。他敏锐地观察到五年级部分学生存在的学习困境:兴趣不浓、方法不当、信心不足。一个大胆的想法付诸实践——组建“加油班”。他主动担任“班主任”,逐一分析学情,联动教师、家长量身定制帮扶方案。他时常出现在“加油班”,用爱心和耐心,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突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激发兴趣,优化学法,重塑信心。仅一个多月,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发生了“喜人的进步”。这份对教育公平的执着守护,对每一个生命的深切关怀,正是“阳光教育”最温暖、最动人的底色。
德育润心,活动育人结硕果。他深知德育如春风化雨,贵在扎实有效。在他的指导下,学校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庄严的升旗仪式、感人至深的爱国影片、激昂的爱国歌曲演唱,厚植家国情怀;热火朝天的环保大扫除、妙趣横生的环保竞赛、创意十足的环保画报,根植绿色理念;专业的心理讲座、温馨的主题班会、愉悦的心理游戏,护航健康成长。同时,他还创造性地落实“全、严、活、恒、狠、实”六字方针,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初心如磐:“变”与“不变”中的行者担当
从粉笔灰染白鬓角的青年教师,到掌舵区域名校的教育行者,阳军的身份在变——教师、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书记;但他的内核未变——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让教育回归人的成长。这份“不变”,体现在他面对危难险重时的挺身而出:脱贫攻坚,他主动请缨扎根华塘茅坪村,累计走访帮扶对象200余次,协调投入资金近十万元,既“扶贫”更“扶志”“扶智”,帮扶对象李土改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捐款的感人故事,正是他工作成效的最佳注脚;他组织全校力量,帮扶建档立卡户、特殊儿童、困难学生240余人次,送教上门70余次,将温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这份“不变”,体现在他攻坚克难时的担当作为:曾任职小学的棚改工程,任务艰巨复杂,他发挥党建引领,身先士卒,全天候在岗,挨家挨户沟通动员,化解阻力,最终圆满完成拆迁,极大改善了校园及周边环境。一句“这一年,值了!”道尽教育人的奉献与情怀。
这份“不变”,更内化为他推动学校发展的磅礴力量。在他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郴江小学这所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收获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荣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先进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郴州市百佳学校”“郴州市校园文化建设样榜校”“郴州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数十项国家、省、市级荣誉,并在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文明创建、综合治理、新闻宣传等多方面也屡获区级表彰。这些荣誉,如同他个人履历上闪耀的星光(多次年度考核优秀、嘉奖,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北湖区十佳校长、十佳教师、百佳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指导老师、培训专家、先进个人等),共同诠释着作为一名教育行者的价值与荣光。
回望来路,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执掌名校的笃定,阳军脚下的每一步,都践行着“在细微处播种”的执着:无论是操场上的创意音符,还是“加油班”里的耐心守候;无论是党建阵地的深耕细作,还是教研课堂的精益求精;无论是脱贫攻坚的精准帮扶,还是棚改一线的夙夜在公……这些看似细微的付出,如同点点微光,汇聚成炬。他深信,教育的真谛在于用心耕耘,静待成长。当晨光再次洒满郴江校园,阳军的身影,如同那束温暖而恒久的光,照亮着孩子们奔跑跳跃的身影,也映照着郴江小学在“阳光教育”理念下,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未来。这片郁郁葱葱的育人森林,正是他用二十七载不变的初心、务实的行动和创新的勇气,交出的最美答卷。
责编:刘畅畅
一审:黄爱民
二审:印奕帆
三审:王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