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水湾村黄桃愁销路,市人大驻村工作队架起“连心桥”

周琼   衡阳人大   2025-08-08 17:15:12

沿着蜿蜒的山径拾级而上,衡山县岭坡乡洄水湾村的黄桃园里,枝头金果在夕阳映照下泛出蜜糖般的光泽。提着竹篮的村民、担着胶桶的驻村干部穿梭其间,采摘、分拣、装箱的忙碌声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夏日协奏曲。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硕果累累的果园,几年前还是一片闲置的坡地。“以前村里没产业,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土地搁着可惜。”洄水湾村村支书胡敏笑着回忆道,“后来村两委班子反复琢磨,咱这气候、土壤适合种果树,不如试试发展黄桃种植,走集体经济的路子。”

说干就干。村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邀请农业专家实地指导,从选种、施肥到修剪、套袋,全程采用绿色种植技术。村民们有的以土地入股,有的参与日常管理,不仅有了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园里务工挣钱。

枝头的黄桃愁销路,市人大驻村工作队架起“连心桥”。7月底,胡敏站在黄桃园边上,手捧着个小、青色的黄桃,脸上既有丰收的期待,又难掩愁绪。今年黄桃个头不大,但甜度达到了17度,颜色青涩,但挂果量有2万多斤,销路成了难题。

洄水湾村黄桃种植始于2018年,凭着山区昼夜温差大、泉水浇灌、土壤富硒的优势。 果子以“甜、脆、香”闻名,但地处偏远,销路不畅,往年因部分黄桃运不出去而烂在地里,让村民心疼。今年挂果量激增,胡敏急得几夜睡不好,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找到驻村工作队求助。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冲锋号,乡村振兴要冲锋在前。”市人大驻洄水湾村工作队连夜撰写情况报告,说明黄桃品质、生长条件、数量及农户困境,一场跨越城乡的黄桃消费帮扶连夜展开。队员廖朝辉、易家璇利用微信群、微博转发,帮忙吆喝,次日一早,队长李至涛就上报市人大办,当天就接到市人大主要负责同志回复:“消费帮扶是最直接的惠民措施,必须全力以赴解决难题。

一场跨越城乡的黄桃消费帮扶就此展开,市人大办发出倡议,接龙订购,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有的同志订购量达十几箱,大家觉得这是帮老乡把辛勤的汗水转化成实实在在收入的直接帮扶。

为保证市民收到新鲜的黄桃,工作队定下当天摘当天送的规矩,早上4点多挑灯开始采摘,8点多分拣装箱,11点装车出发,下午可送到衡阳市区。天气酷热,工作队员们汗湿衣裳,仍然在装箱现场、送货车旁,核对订单,仔细把关,生怕送错。

消费帮扶的暖流不断涌动,工作队会同村集体,对接电商平台,开通助农直播间。胡敏扳着手指算着账,“今年通过消费帮扶,黄桃均价15元每公斤,1万来公斤让村集体毛收入15万多元。”

通过这次黄桃采摘活动,村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明年我们还要搞黄桃深加工,做黄桃罐头、黄桃干等,延长产业链。”谈及未来,洄水湾村的乡亲们信心满满,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直在开会讨论如何挖潜增效,针对今年果实偏小、形态偏青、甜度适中的问题不断地反思展望,预计增加有机肥施肥力度和把握时机,果园按正规流程操作,加强培训黄桃园工作人员,明年定会增产增收。驻在村里不要只盯眼前事,还要有长期眼光,工作队启动“三问三帮”工作机制,即问农户需求,帮技术提升;问产业短板,帮资源对接;问发展瓶颈,帮规划落实。此外,还请来农业专家培训种植户,教剪枝疏果、病虫害防治;联系设计桃园观光步道,计划发展“采摘游”。

傍晚,村部广场逐渐热闹起来,孩子们围着工作队员学习画画,老人们听着政策宣讲,种植户们讨论来年种植计划,大妈们欢快地跳起了广场舞,胡敏感慨道:“工作队带来的不只是黄桃销路,更是乡村发展的精气神!”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衡阳人大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