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卓越者说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呼吸科主任曾祥伯:以技术与温情,托举“呼吸之间”的生命重量

    2025-08-08 17:03:47

■大众卫生报记者:王璐 后期:范文静 通讯员:杨文

【人物名片】湖南省第二人民医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曾祥伯

卓越者说丨曾祥伯

大家好,我是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曾祥伯。

呼吸,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件事,也是维系生命最根本的节律。但对一些人来说,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挣扎。我们科室接诊的很多患者,正是在这种喘不过气的痛苦中来到我们面前。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0岁的曹爷爷。他患慢阻肺已有15年,每年因为咳嗽、气喘住院四五次。那次他来的时候血氧只有85%,肺部感染严重,几乎无法下床。我们为他制定了抗感染和支气管扩张方案,并安排了阶梯式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训练、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出院后,通过远程监测系统实时追踪血氧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近两年他的急性发作频率从每年4-5次减少到1次,如今还能和老伴一起出门散步。

这种闭环式全病程管理,已经成为我们呼吸科的重要理念。从住院救治到康复随访,从个体化用药到居家健康指导,我们致力于让医疗服务贯穿患者整个治疗过程。我们针对慢阻肺、慢性咳嗽、哮喘等慢性呼吸疾病,建立了“呼吸慢病管家”制度,每位患者都有一名专属医生或管理人员,通过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康复指导和用药提醒。

在诊疗技术上,我们结合肺部影像、肺通气功能FeNO检测、食道测酸测压、呼吸内镜,病原学分子检测等诊断技术和中医药治疗等手段,慢性咳嗽的确诊率和缓解率超过90%;对哮喘患者则推行阶梯化个体治疗,对于难治性哮喘、重症哮喘开展生物靶向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对慢阻肺病呼吸衰竭患者,我们创新提出“呼吸频率目标的无创通气策略”,大幅度提高无创通气的效率,减少插管风险,降低病死率。同时,科室还设立了“亲情ICU”,加强人文关怀和亲情陪伴,让患者感受家庭爱的力量,缓解ICU焦虑,助力快速康复

重症肺癌救治方面我们同样积累了丰富经验。去年夏天我们接诊了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因反复咯血被多家医院婉拒。他每次咯血量达一两百毫升,但CT检查无法明确出血点。我们呼吸内镜团队在纤支镜下精准定位,通过冷冻+电凝+局部注药三联疗法,不仅止血成功,还疏通了阻塞气道,术后患者状态明细改善,配合全身综合治疗,显著延长了生存期。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多位患者中应用,提升了晚期肺癌的气道干预能力。

我们注重肺癌的全病程管理。设有肺结节门诊,结合低剂量CT和支气管镜检查提升早期确诊率;在晚期治疗中不断探索局部控制与全身干预相结合的综合路径,力求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呼吸,看似简单很脆弱。一旦受损,恢复之路往往漫长而艰难。在这里,也想提醒大家重视呼吸信号:若咳嗽持续两个月以上、痰中带血、活动后气短或体重异常下降,需尽早就医,高危人群更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 筛查。

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主动守护呼吸健康——戒烟限酒,远离厨房油烟,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从生活细节处增强肺功能。

未来,我们还将引入支气管镜导航技术,提高肺外周病灶诊治的精准性,并开发呼吸慢病AI管理平台,通过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氧与症状,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健康守护。

呼吸的顺畅,就是生命的质量。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用专业的力量与人文的关怀,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呼吸自由。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