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教学志愿者到“双师型”农学讲师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7 21:51:01

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室里,陈彦汝老师正给学生讲解休闲农庄案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如今讲起休闲农业头头是道的老师,15年前还是一名在泰国乡村学校里教汉语的志愿者。从对外汉语到休闲农业,从语言教学到产教结合,这位80后教师的跨界成长之路,展现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多种可能性。

缘起:支教种下教育初心

2009年6月,刚从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陈彦汝通过选拔,成为湖南省派往泰国的汉语教学志愿者。“那时我被分到泰国东部尖竹汶府的一个乡村寺庙学校,教室里连电扇都没有。”回忆起初次执教的经历,陈彦汝记忆深刻,“但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明白,教育真的能改变命运。”

一年的支教经历,不仅让陈彦汝积累了教学经验,更在她心里种下了教育初心。2010年回国后,她考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她很快感受到与泰国支教的不同:“职业教育课堂必须和产业需求对接,这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

转型:从“外语”到“农学”

2013年,因为学校专业调整,陈彦汝被调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全新的休闲农业专业,她主动申请去海南大学农学院进修,花了近半年时间学习休闲农业创意及休闲农业管理相关课程。

那半年,陈彦汝的生活就是“教室—农庄—图书馆”三点一线。白天跟着教授在农庄实践,晚上恶补农业管理理论知识。“最拼的时候,一个月瘦了10斤。”她笑着说。正是这段“回炉重造”的经历,让她成功从语言教师转型为农学教师。

成长:成为“双师型”教师

回到长沙后,陈彦汝定下了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目标。她考取了创新思维导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高级评审员等资格证书,每年积极参加各种行业技能培训、产业论坛和教学研讨会充实自己,寒暑假则深入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践学习。

2017年起,她带领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职业技能竞赛、乡村振兴直播电商比赛等,先后获得省级奖项10多项。她参加省级职业教师技能竞赛,先后两次获奖。

比赛不是目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了解行业动态、产业需求,学到实用技能。陈彦汝的课堂总是很活跃。她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带进课堂,让学生分组扮演企业员工制定解决方案,再进行汇报,评选出优胜组给予奖励。学生彭剑峰这样评价陈彦汝老师的课堂:“她的课生动有趣,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项目讨论、制定方案,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陈彦汝说,受支教经验的影响,她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泰国学生动手能力强,课堂注重实践。回国后我也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还不错。

2024年,经过严格评审,陈彦汝获得湖南省“双师型”教师认证。谈及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她坦言:“跨界最大的挑战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但这也让我更了解学生的需求。”

突破:从教学到科研

2022年,英语基础不错的陈彦汝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去泰国博仁大学攻读教育管理博士学位。没想到在泰国支教时结下的缘分,十几年后又‘再续前缘’。她笑着说。在繁忙工作之余坚持学业,她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凭借突出的教学和科研成果,陈彦汝入选湖南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她主持建设的湖南省《休闲农业概论》课程资源库也顺利通过验收,参与建设的溆浦农民田间学校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站在新起点上,陈彦汝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她和团队创新探索的“政校企”高素质农民学历培养模式正在省内积极推广实践。这种模式旨在真正实现教育、人才和产业链的衔接,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人才。

陈彦汝的办公桌上放着两张照片:一张是2009年在泰国支教时的青涩模样,另一张是2024年带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干练身影。这两张照片,记录着这位跨界教师十五年的成长足迹。

教育没有边界,学习永远在路上。这是陈彦汝常对学生说的话,也是她自己教育生涯的写照。从教汉语到教农业,从单一教学到产教融合,她的成长故事,正激励着更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勇敢突破专业界限,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贡献力量。(王斌)

责编:蒋茜

一审:蒋茜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