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延寿瑶族乡:特色产业铺就村民致富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7 17:09:3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7日讯(通讯员 周江 朱锦华)“咔嚓、咔嚓……”捏住苞叶轻轻一拧,金黄的玉米便滚进袋中。8月2日,笔者站在汝城县延寿瑶族乡下杨瑶族村的水果玉米基地里,一眼望去风吹绿浪翻涌,金灿灿的玉米硕果累累,感受着盛夏的丰收景象。这些新鲜玉米次日清晨就能出现在广东、江西的市场上,让“粮袋子”转化为村民增收的“钱袋子”。

近年来,延寿瑶族乡立足实际,积极促进土地流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引进企业、种植大户发展玉米、香芋、云雾茶、罗汉果、金银花等特色产业,有效提升了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500余亩田地,预计亩产量可达2800斤,比零散种植亩产量增长了18%左右。再配上无人机喷药等规模化种植技术,人力成本直降大半。”种植大户黄良程望着连片的玉米地,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下杨瑶族村村干部杨海平介绍,今年年初,该村便着手整理闲置耕地、盘活土地资源,将零散撂荒地整合流转给种植户,荒田变良田,同时引进水果玉米品种,水果玉米成了村民的“致富金棒”。采摘高峰期,每天有5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3000元。

这份丰收的喜悦背后,是村集体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激活了一池春水。该乡留观瑶族村以“农户+基地+合作社”的联动模式成立了金银花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购置了专业烘干、包装、储藏设备,大力发展深加工业务,同时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在金银花加工车间,笔者看到筛选、杀青、烘干的流水线有序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分类打包,将新鲜金银花转化为优质干货。据悉,今年该合作社预计采收鲜花100吨,加工后可产出成品20吨,总产值预计将达到80万元,精深加工让“山花”身价倍增。

责编:梁可庭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