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室⑧|“薪火”赴远山,沃土正青春

  科教新报   2025-08-07 15:28:56

近日,一则关于华坪女高学生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张桂梅校长培养的这些年轻人,毕业后有的奔赴西部基层志愿服务,有的投身军营戍守边疆,有的回到母校执起教鞭……她们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今年,全国共有4.8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西部和基层开展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青年正把人生的方向定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据新华网)

青春的奔赴非偶然,扎根大地的选择,往往源于青年对基层现实的深刻体认。在这批奔赴者中,有走出大山的孩子,亲历资源匮乏与求学艰辛,更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有来自乡村的大学生,目睹家乡对人才与发展的渴望,怀揣炽热心愿选择反哺桑梓;还有众多城市青年,通过支教、调研、实习等方式触摸基层脉搏,从而在心中种下了信念。经历各异的他们,选择在此交汇——将青春与力量贡献给这片亟需发展的土地。

一代人的脚步,总是踏着前人的足迹前行。无数坚守的身影,成为召唤青年扎根大地最深沉的力量在广袤乡村,默默无闻的教师“跋涉了许多路,却总围绕着大山”,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讲台;在雪域高原,戍边的官兵把热血和青春留在边防,用忠诚守护万家灯火;在基层一线,村干部、医疗工作者扎根艰苦环境,行动诠释坚守与奉献的真谛。他们无声的坚持,铸就了最有力的榜样。在这感召下,青年们愿意接过那份薪火,把“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化为扎根大地的使命。

理想点燃信念,制度托举远行。青年“能去、愿留”,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现实的保障。特岗教师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政策输送青年投身一线,锤炼本领,并给予职称晋升、考研加分、公务员定向招录的实质性政策倾斜。此外,各地高校配套的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岗位津贴等多元激励不断加码,为初入基层的青年兜底减压,稳铺前行之路。同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也为长期扎根的青年提供了更稳定的支撑。这些“托底有保障、发展有激励”的举措相互衔接,共同编织成一张可靠的网络,让青年在基层真切看到“留得住”的现实路径与“干得好”的广阔未来。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正化为万千青年的行动。扎根大地,他们用炽热的青春回应前辈燃起的光火,把足迹延伸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个人理想汇入时代洪流,山乡沃土便在这青春的选择与坚守中,加速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与不竭力量

策划:黄维

摄制:龙力

主持:李欣鸽(实习)

撰稿:顾文思怡(实习)

编辑:董以良 喻思恩(实习)

支持单位: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理工大学


相关阅读:

教育观察室①|福耀科技大学为何成为高分考生新宠

教育观察室②|以爱与责任为笔,绘就乡村教育新画卷

教育观察室③|大学生上技师班,何以技能护航未来?

教育观察室④|起点何曾限远方

教育观察室⑤|残疾学生的力量需要被看见

教育观察室⑥|让违规补习班无处遁形

教育观察室⑦|“三年专硕”如何避免沦为“三年焦虑”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