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7 10:12:32
今天我来到了一个很“中”的城市,对了,就是河南登封。我身后有着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观星台。740多年前,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是在这里观星测影,窥破“日月安属”的苍穹之问。
在观星台大门外贴着一副对联“石表寓精心,氤氲南北变寒暑。星台留古制,会合阴阳交雨风。”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观星台“昼测日影,夜观极星”预测天气变化和周公测影台“正日景,验四时”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它们的科学价值。
3000多年前,周公姬旦在此以土圭之法测日影、求地中。《周礼》记载“日至之景,尺有五寸”,意思是在天地的中心,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登封市告成镇夏至那天的正午,八尺表的影长,刚好是一尺五寸。时至今日,几千年前的土圭木表早已不见踪迹,如今这座石制“周公测景台”,是唐朝时参照原址原物复建而成。它标记着“天下之中”的原点、“中国”肇始的起点,也校准着中华文明最初的时空坐标。
眼前这座观星台巍然耸立,你知道吗,除了在此昼参日影、夜观极星记录数据,它还是元朝“四海测验”的中心站,郭守敬就是在这里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与现在世界通行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几乎完全吻合,但却早了西方300年。
现在看来,这副对联不仅凝结着古代的天文智慧,更暗含了河南“天地之中”的文化基因。它以石表星台为媒,串联起河南“中”文化的多维图景,“天地之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华夏民族的宇宙观、哲学观和文化观。三千年前,先民于此标记“中国”;三千年后,这片土地仍以“中”为魂,在古今交汇中书写新的传奇。
策划/王华玉 张嘉诗
文案/张嘉诗
拍摄/傅聪
剪辑/高依婷(实习生)
责编:张嘉诗
一审:陈永刚
二审:赵雨杉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