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8-07 09:00:35
近日,多所高校宣布延长研究生学制。宁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相继宣布将部分专硕研究生学制延长至3年,这一“集体动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人民网)
多所高校纷纷延长学制,目的是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加就业的竞争力。但这种改革能否真正换来质量跃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有待考察。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从2017年的约80万人增至2024年的超135万人,但导师队伍、科研资源并未同步增长,导致培养资源被显著稀释。两年制专硕逐渐暴露出“时间紧、实践浅”的缺陷,在“唯论文”的评价体系下,学生疲于应付硬性指标,导致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社会认可度走低。延长学制看似为“时间松绑”,实则是为当前培养模式缺陷的被动调整。
学制延长意在提升质量,但可能引发“次生困境”。对学生而言,额外的时间投入意味着更高的经济成本与延迟就业的压力。同时,企业招聘中“年龄门槛”依然存在,部分行业仍默认“年轻即潜力”,三年制专硕的就业竞争力在毕业之际是否会遭遇质疑?若只是拉长了学生机械完成任务的时间,学制延长反而可能成为教育焦虑的转移出口。
学制调整的关键,远不止于在时间维度上做加法,真正需要的是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培养体系重构。北京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将课程直接对接中芯国际等企业需求,毕业生可获“学历+职业资格”双认证,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真正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南京师范大学探索“文献阅读考试”,通过者即可提前毕业;西北农林科大工商管理硕士推行“2-5年弹性学制”,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这些力求教育变革的创新性实践,便是在学制延长基础上作的积极探索。唯有将延长的学时转化为育人实效,学制改革才能真正成为托举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桥梁。
教育的长远价值,从来无法用简单的“时间投入产出比”来衡量。学制延长只是开始,当三年专硕成为常态化,当学生能在延长的时间里培育出不可替代的扎实基础、创新和实践能力,这场学制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
策划:黄维
摄制:龙力
主持:李欣鸽(实习)
撰稿:喻思恩(实习)
编辑:胡荧
支持单位: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理工大学
相关阅读:
教育观察室①|福耀科技大学为何成为高分考生新宠
教育观察室②|以爱与责任为笔,绘就乡村教育新画卷
教育观察室③|大学生上技师班,何以技能护航未来?
教育观察室④|起点何曾限远方
教育观察室⑤|残疾学生的力量需要被看见
教育观察室⑥|让违规补习班无处遁形
责编:胡荧
一审:胡荧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