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2025-08-06 10:06:48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蒋斌
“妈最近像变了个人,昨天因为菜咸了两筷子,居然红了眼眶”“我才46岁,晚上躺床上俩小时还瞪着天花板,白天却像被抽了筋”……当这些让人困惑的变化找上门,不少女性会暗自嘀咕: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更年期?
其实,更年期就像手机从“4G模式”切换到“5G模式”,身体需要重新适应新的“信号频率”。它不是衰老的“判决书”,而是女性人生的自然“换挡期”。
一、身体在“报时”:更年期的10个“信号弹”
更年期的本质是卵巢功能“逐步退休”,卵泡数量减少、雌激素分泌下降,就像家里的“总电源”功率慢慢降低,各个器官都可能出现“电压不稳”。这些变化可能从40岁就悄悄开始,50岁左右达到高峰,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但多半逃不开这几类:
月经“乱了节奏”:最明显的“开场白”。可能原本28天来一次,突然变成20天一次,或者两三个月才来一回;经量也可能变多(护垫换不及)或变少(几滴就结束)。这是因为卵巢“排卵不规律”了,直到最后一次月经结束(绝经),才算完成“交接仪式”。
潮热盗汗“突袭”:坐着聊天时突然浑身发热,像被裹在棉被里,脸和脖子瞬间红透,几分钟后又一阵冷;晚上睡着后突然出汗,睡衣都湿透了,醒来却觉得冷。这是雌激素下降导致血管“忽松忽紧”,有人一天发作几十次,夏天尤其受罪。
情绪“坐过山车”:前一秒还在笑,后一秒可能因为老伴没及时接电话就掉眼泪;以前能忍的小事,现在会突然火冒三丈,发完脾气又后悔。这不是“矫情”,而是激素波动影响了大脑的情绪中枢,就像收音机信号干扰,情绪容易“串台”。
睡眠“被拆成碎片”:躺下脑子却像放电影,好不容易睡着,凌晨三四点又醒,再也睡不着。长期缺觉会让白天头晕、记忆力下降,甚至觉得“脑子不够用”。
骨头“偷偷松劲”:雌激素能“保护”骨头,它一减少,钙就容易从骨头里“溜走”。有人会觉得膝盖疼、腰背酸,甚至轻轻摔一跤就骨折——这就是骨质疏松在“敲警钟”。
皮肤头发“变模样”:脸上的皱纹变深了,眼角、嘴角开始下垂;头发掉得比以前多,头顶越来越稀疏;手上的皮肤也变干了,摸起来像砂纸。
泌尿系统“闹别扭”:咳嗽、大笑时忍不住漏尿;总觉得尿道痒痒的,反复犯尿道炎。这是因为盆底肌肉和尿道黏膜“失去弹性”,就像老化的橡皮筋,没那么“紧致”了。
心脏“跳得不对劲”:有时会突然心慌,像有只兔子在胸口蹦,其实心率正常;有时觉得胸闷,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检查却没问题。这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搞小动作”。
这些表现不是“病”,而是身体在“调整设置”。有人症状很轻,几乎没感觉;有人却被折腾得够呛,这和遗传、生活习惯、心理状态都有关系。
二、应对有“妙招”:给身体搭个“平稳过渡桥”
更年期就像开车经过颠簸路段,只要掌握“驾驶技巧”,就能减少颠簸。不用硬扛,也不用恐慌,试试这些科学方法:
(1)饮食:给身体“加对燃料”
每天喝够“两杯水”:一杯是500ml豆浆(或吃100g豆腐),大豆里的“大豆异黄酮”能帮身体“补充一点雌激素样作用”,缓解潮热和骨头松;另一杯是2000ml温水,别用奶茶、饮料代替,多喝水能改善皮肤干燥,也能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餐桌上放把“小勺子”:用它来控制盐(每天不超过5g)和糖(每天不超过25g),太咸会让血压波动,太甜会让人发胖——更年期代谢变慢,胖起来更难减,还可能加重关节负担。
把“家常菜”换个做法:早餐加一把芝麻(补钙),午餐加一勺坚果(补充不饱和脂肪酸),晚餐加一盘深绿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补钙又补叶酸)。每周吃2-3次鱼(比如三文鱼、鲫鱼),Omega-3脂肪酸能帮身体“平复炎症”,让情绪更稳定。
(2)运动:给身体“上润滑油”
每天10分钟“晒太阳散步”:早上或傍晚出门走一走,阳光能帮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走路能锻炼盆底肌肉,改善漏尿。别久坐,每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伸伸腰、踮踮脚。
试试“温柔的运动”:瑜伽、太极、八段锦这些“慢运动”能调节呼吸,缓解焦虑,还能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头。比如“猫牛式”瑜伽,能放松腰背,改善腰酸;“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和阴道的肌肉,坚持3秒再放松)能改善漏尿,随时都能做。
别挑战“高强度”:避免突然跑马拉松、举重物,更年期骨头和关节比较“脆弱”,容易受伤。运动后觉得有点累,但精神变好,就是合适的强度。
(3)情绪:给心灵“开个通风口”
写“情绪日记”:把烦躁、委屈写下来,比如“今天因为孩子没洗碗生气,其实是因为昨晚没睡好”。写着写着就会发现,很多情绪不是针对别人,而是身体不舒服在“甩锅”。
找个“情绪搭子”:和闺蜜聊聊天,参加社区的广场舞队、手工班,甚至养只宠物——社交和兴趣能让人“转移注意力”,减少对身体不适的过度关注。老伴也要多理解:这不是“故意找碴”,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不舒服,需要我做点什么?”
允许自己“偷懒”:不用强迫自己“必须乐观”,偶尔哭一场、发点小脾气也没关系。就像下雨时不用硬撑着晒被子,等情绪的“小雨”停了,自然会放晴。
(4)就医:该“修”就别硬扛
如果潮热盗汗让你整夜失眠,情绪低落到不想吃饭,或者骨头疼得影响走路,别拖着!医生有很多“帮手”:
雌激素治疗:就像给“电压不稳”的电路加个稳压器,适合症状严重的女性(要排除乳腺癌、血栓等禁忌症),能快速缓解潮热、失眠,保护骨头。这不是“滥用激素”,而是在医生指导下的科学补充。
对症用药:失眠严重可以短期用助眠药;骨头松得厉害,医生会开补钙+抗骨质疏松的药;情绪抑郁可能需要心理咨询或抗抑郁治疗。
三、记住:更年期不是“下坡路”,是“新赛道”
很多女性怕更年期,觉得“这意味着老了”。其实,50岁左右的女性,孩子长大了,工作也更从容,正是为自己活的好时候。更年期的变化,是身体在提醒你:该换种生活方式了——少熬夜、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学会“偷懒”和“拒绝”。
就像秋天的树,落叶不是凋零,是为了来年春天更茂盛。接受身体的“新节奏”,用科学的方法照顾自己,你会发现:更年期之后的人生,可能更自由、更精彩。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印奕帆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