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6 09:55:58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颜萍平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就像用了多年的机器,难免出现小磨损。定期体检就像给身体做"全面保养检测",能及时发现问题、早点处理。但老年人的体检和年轻人不一样,有很多特别讲究的地方。老年人该怎么安排体检,让长辈们的健康更有保障?
一、体检频率:多久查一次才合适?
年轻人可能每年一次体检就够了,但老年人身体机能在衰退,建议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调整:
60-70岁、身体基本健康:每年一次全面体检,别偷懒。
70岁以上,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每半年一次重点检查(比如血糖、血压、心脑血管),每年一次全面体检。
刚确诊慢性病(如冠心病、肾病),或正在接受治疗:遵医嘱,可能3-6个月就要复查一次相关指标。
简单说,年龄越大、基础病越多,体检就得越勤。别觉得"没不舒服就不用查",很多老年病早期没症状,等有感觉时可能就晚了。
二、这些检查项目,老年人要重点关注
常规体检项目(身高、体重、血尿常规等)要做,但老年人得加些"定制项目",就像给老房子做检测,要重点看水管、电路这些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一)心脑血管:老年人的"头号重点"
血压+心电图:这俩是基础,能发现高血压、心律失常(比如心跳忽快忽慢)。
颈动脉超声:看看脖子上的动脉有没有斑块。斑块脱落可能引发中风,尤其高血压、高血脂人群必查。
血脂四项+血糖: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很多老年人是"餐后高血糖")。血脂里的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太高,会加速血管老化。
脑部CT或磁共振(MRI):有头晕、手脚发麻、记忆力明显下降的老人,建议做这个,排查脑梗塞、脑萎缩。
(二)肿瘤筛查:针对性"揪出"隐患
肿瘤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筛查要"对号入座":
肺癌:长期吸烟、接触油烟的老人,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CT(比普通胸片更能发现早期小结节)。
胃癌/肠癌: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家族有胃肠癌病史的,45岁后建议做胃肠镜(可每3-5年一次)。害怕普通胃肠镜的,可以选无痛的(打麻药,睡一觉就做完)。
肝癌:有乙肝、丙肝病史,或长期喝酒的老人,查腹部B超+甲胎蛋白(AFP),这是发现早期肝癌的"黄金组合"。
乳腺癌/前列腺癌:女性60岁后每年查乳腺超声+钼靶;男性50岁后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三)骨与关节:别让"骨质疏松"偷袭
骨密度检测:女性绝经后、男性70岁后必查。一旦发现骨质疏松,及时补钙和维生素D,能减少骨折风险(很多老人摔一跤就骨折,常和骨质疏松有关)。
膝关节/腰椎X线:经常腰酸背痛、膝盖疼的老人要查,看看有没有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影响走路。
(四)代谢与器官:关注"老慢病"相关指标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老人光查空腹血糖不够,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比单次血糖更准。
肝肾功能+尿常规:长期吃药的老人(比如降压药、降糖药)要重点查,看看肝肾有没有受到药物影响。
甲状腺功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高发,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会让人没精神、怕冷,很容易被当成"老了就这样",通过抽血就能排查。
(五)其他"细节项目"
视力+眼底检查:排查白内障、青光眼,尤其糖尿病老人要查眼底,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致盲)。
听力测试:别觉得"老人听力下降正常",如果突然听不清,可能是耳部疾病或脑血管问题,要及时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经常胃痛、反酸的老人可以查,这个细菌可能引发胃炎甚至胃癌,发现后及时治疗。
三、体检前后,这些注意事项要记牢
老年人身体敏感,体检时稍不注意,可能影响结果或增加不适,提前做好准备很重要。
(一)体检前:3个"要"和3个"别"
要空腹但别饿太久:抽血、腹部B超需要空腹8-12小时,但老人血糖波动大,饿太久可能头晕。建议前一天晚8点后不吃东西,早上9点前完成空腹项目,抽完血赶紧吃点东西(带点牛奶、面包)。
要带齐药和病历:正在吃的降压药、降糖药别停(可少量水送服),告诉医生药名和剂量;把最近的病历、检查报告带上,方便医生对比。
要有人陪同:尤其70岁以上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排队、上下检查床时有人搭把手,既安全又省心。
别熬夜/过度劳累:体检前一天别做家务到太晚,保证7-8小时睡眠,不然血压、肝功能可能不准。
别突然停药:比如降压药,突然停了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反而危险。
别穿太复杂的衣服:穿宽松的上下装(别穿连衣裙、紧身衣),摘戴方便;身上别戴金属饰品(比如玉佩、手表),做CT、X线时要取下。
(二)体检中:不舒服就说,别硬扛
做检查时如果觉得心慌、头晕,马上告诉医生或护士,别不好意思。
做胃肠镜前要喝清肠药,老人可能会觉得累,家属要多留意,及时补充水分(按医生要求喝)。
测血压前先坐5分钟,别刚爬完楼梯就测,结果会偏高。
(三)拿到报告后:重点看"结论",别自己吓自己
报告上的"↑↓"符号别慌:比如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可能是前一天没休息好,医生会写"建议复查",不一定是大病。
看不懂就问医生:把报告拿给全科医生看,让医生分析哪些需要处理(比如血压高了要调药),哪些需要定期观察(比如小的肾囊肿)。
别把报告丢一边:和去年的报告对比,看看指标有没有变化(比如斑块是不是变大了),这比单独看一次报告更有意义。
最后提醒:体检不是"一劳永逸"
对老年人来说,体检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发现的问题解决掉:查出高血压就坚持吃药、定期测血压;发现骨质疏松就补钙、多晒太阳;血糖偏高就调整饮食。就像老房子定期检修后,该补的补、该换的换,才能住得更安心。
让长辈们规律体检、科学管理健康,才能少生病、少遭罪,安享晚年。这才是给家人最好的"安心剂"。(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老年医学中心)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印奕帆
三审:田从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