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5 11:52:31
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星辰,以自己独特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龚晓芳便是这样一颗闪耀的星星,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在教坛上默默耕耘了14载,用汗水与智慧、爱心与责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
龚晓芳是中小学二级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收获了诸多荣誉——“郴州市停课不停学”优秀技术教师、“北湖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北湖区城乡艺术直播专递课堂”技术指导专家等。她制作的微课《守株待兔》荣获省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如《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获国家一等奖 、《我的教育故事》获北湖区一等奖 、《浅析思维导图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获县一等奖 ,指导的《“外卖”无人机梦想》获区特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她不懈努力的见证。
扎根乡校:在艰苦中筑牢教育初心
2011年,龚晓芳考入临武县麦市中心小学。初到这里,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她退缩。一个人要教两个班的语文,白天上课,夜里备课,她毫无怨言。学校没有水,她不辞辛劳,到山顶寻找活水源头;没有讲台,她就用两张课桌拼凑起来,当作讲台;窗户没有玻璃,她从自己家中带薄膜纸,为教室挡风雨。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她依然全身心投入教学,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2012年,龚晓芳调入临武县麦市中学,开始教初中生。这里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青春期的他们,因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叛逆。龚晓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晚上查寝时,她耐心地与他们交流,进行心理疏导。有学生生病,哪怕是深更半夜,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拿着手电筒,带着学生去诊所看病。其中,有个叫王毅华的孩子,父母离异后跟随奶奶生活,一度想要放弃读书,龚晓芳一次次与他谈心,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在龚晓芳的悉心关怀下,王毅华重拾学习信心,今年六月份,他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正是龚晓芳的这份坚持和关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
执着坚守:以担当扛起教育责任
2013年,龚晓芳考入华塘中心学校。那时的她身怀六甲,身体出现严重水肿,但她仍然坚守在讲台。直到临盆之际,她都未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笨重的身体挡不住她走向教室的脚步,水肿的双腿磨出了红痕,她就悄悄贴上创可贴继续上课——在她心里,课桌上的课本、教室里的学生,比自己的身体不适更重要。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敬业精神,早已刻进了她的日常,令人钦佩。
融合创新:用智慧点亮学生成长路
2016年,龚晓芳调入郴州市涌泉小学,担任教研组长、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她巧妙地将乡村教学中积累的“蹲下身贴近学生”的经验,与城市教学里多元的教学理念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她常说,“优秀的孩子谁教都会优秀,但一个小学阶段的后进生,能进入市某校的重点班,那一定是老师点燃了孩子的学习热情,用初心浇灌了这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才会开得如此艳丽夺目。”在她的努力下,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都开始努力学习、奋起直追,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了巨大的转变。
龚晓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在关爱学生中付出,在专业成长中奋进。她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是同事眼中的榜样,是教育事业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星。(李雪晴)
责编:刘琼
一审:刘琼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