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科学治理筑牢防蚊灭蚊防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4 16:01:0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4日讯(通讯员 袁成敏)近期,广东省出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鉴于湖南与广东相邻,人员流动频繁,为防止疫情输入,荷塘区迅速响应,打出“环境整治+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组合拳,深入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控制蚊媒密度,严防蚊媒传染病流行。

全域覆盖:从 “人海战术” 到 “科技防控”

防治蚊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滋生地的治理,水道是四害最大的滋生地,也是最难治理的区域,传统需要大量人工倾倒大量药剂,但还是难及管网深处,荷塘区创新采用雾化加压技术。该技术利用空压机将药剂雾化后加压注入管网,冲击距离可达200-300米。雾化药剂能有效渗透弯道、死角,全面覆盖蚊虫卵与幼虫滋生环境,实现卵灭杀率超 90%,幼虫存活率降 85%的效果,消杀频次减半,仅需两至三人一周时间完成了全区城区主次干道网管全覆盖,且药剂环保,兼顾高效与生态安全。

精准施策:从 “大水漫灌” 到 “靶向治理”

荷塘区坚持“源头控制+综合干预”策略,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方案:区卫健局组织专业队伍对公共区域实施全覆盖消杀;仙庾镇重点清理路边沟渠沉积的淤泥树叶;桂花街道对小区绿地进行药物喷杀;月塘街道则布设灭蚊灯并辅以生物药剂,构筑“立体防线”。宋家桥街道、茨菇塘街道建立“街道、村(社区)、企业多方联动”机制,党员干部下沉网格,通过 “敲门行动” 逐户指导居民翻盆倒罐。这种“一域一策”模式有效控制了全区蚊媒密度。

科技赋能:从 “传统消杀” 到 “生物防控”

标准化监测方法:让数据 “可比可参”。区疾控中心根据不同蚊种的生态习性差异,采取“诱蚊灯法”“布雷图指数法”“人诱停落法”实施预警蚊虫密度变化,科学监测将数据转化为具体的防制行动指南,为蚊虫治理提供作战方案,这种 “监测数据 - 风险评估 - 措施响应” 的闭环机制,让资源投入更具针对性。

全民参与:从 “政府主导” 到 “共建共享”

荷塘区将防治蚊虫 “五字真经”—— 翻(倒积水)、填(洼地)、清(垃圾)、疏(沟渠)、灭(药剂),通过官媒公众号、居民微信群、健康教育课堂等多渠道普及,累计转发省、市、区各级官方防蚊科普知识链接1068次,3万余人点击阅读。各级各单位党员、志愿者、邻长、楼栋长等各类志愿者,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大扫除1200场次,清理积水 2万 余处。区疾控中心、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 “线上宣讲 + 线下巡查”,推动各单位、物业公司落实主体责任,消杀覆盖面积达 31.5 万平方米。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